-
日期: 2025-02-02 | 来源: 女儿派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唯一的要求,就是孩子好好学习。
然而有一回,父母给这个孩子报了一个课后班,找的老师非常有名,四处求人帮忙才得到一个名额。
然而,当孩子得知不是一对一教学,坚决不肯上课。
爸爸苦口婆心给他算账,说这位老师即便是一对十,也超出了我们能承受的范围,更何况,一个假期下来,你的补课费也不少……
谁知他怒目圆瞪,张口就是一句:“谁叫你是个窝囊废,生得起,养不起!”
正如北大教授钱理群说的:“当我们费尽心思托举孩子爬向更高的殿堂时,要警惕孩子成为高智商的精致利己者。”
社会检验一个人的标准,永远不是分数和排名。
没有任何一个心灵残缺的预制儿童,能仅凭借成绩优秀这一点就成为人生赢家。
就像于去年1月31日执行死刑的吴谢宇一样。
从小到大,旁人对他的评价都是“懂事”、“优秀”,每天一回家就拿着小板凳写作业,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但实际上,一味追求学习并不是吴谢宇想要的。
在狱中,吴谢宇曾说,自己只有考出好成绩,才能让妈妈开心,让妈妈骄傲,这是自己唯一的意义。
上了大学后,认识吴谢宇的人,对他的评价都很好,觉得他很好相处。
但他的好友却评价说:“我不觉得他是天然亲和力的人,倒是觉得他一直在讨好别人。”
事实上,吴谢宇也确实没有建立真实且独立的精神内核。
所以在北大读书的日子里,他的精神内耗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走上了弑母的道路。
更加冷血的是,杀死母亲后,他将母亲藏尸在家中,并利用母亲的身份向亲朋好友借款144万用来挥霍。
为人父母终须明白,不是所有令人羡慕的“完美”学霸,都是好孩子。
当分数成为唯一的标准时,冷漠自私、急功近利必将如影随形。
4
北京大学的秦春华院长曾到去上海去招聘,然而,眼前的孩子们虽然学习成绩优异,艺术特长突出,还获得过各级科技创新奖励,秦院长却觉得并不满意。
在他看来,这些孩子看起来都太像了。
就像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家具”一样,精雕细琢,却毫无个性。
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流水线上的预制人,虎妈建议大家平日里可以多注意以下三点:
1. 教孩子与他人相处
热播剧《隐秘的角落》中,学霸朱朝阳成绩优异,但当老师提出他不太合群时,妈妈却不以为意,认为孩子就应该以学习为主。
最终,导致孤独的朝阳一步步屈服于心魔,走向了可怕的极端。
其实对孩子而言,与人相处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可以在孩子3岁后有意识地培养他的沟通能力,平日里多向孩子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父母也要教孩子一些基础的社交礼仪,比如,善于倾听、遵守规则、及时道歉等。
2. 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
你听过“自然缺失症”吗?-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