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03 | 来源: 蒋中正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蒋介石 | 字体: 小 中 大
按:文摘自 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 > 卷九 专著 > 苏俄在中国 > 第一编 中俄和平共存的开始与发展及其结果 > 第一章 绪论——中国与俄共三十年经历纪要
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距美国独立宣言之后一百一十年,即在乙酉年(一八八五年),开始宣传其革命主义。至甲午年(一八九四年),创立其革命总部——兴中会于檀香山,成为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就揭橥其推翻中国已有四千年历史的君主政体的主张。惟其当时的号召,虽为推翻满清专制,而其最后的目的则在使中国自列强侵略下获得解放,并使中国步入政治和社会的民主大道。
自一七七六年美国独立革命成功以后,到了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遂相继而起,许多君主专制政治支配下的欧美各国,乃建立了民主政体,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若干曾为欧洲殖民地和保护国的亚非民族,亦获得了独立自由,其间两个主要的革命潮流,一个就是个人自由和平等之不断争取,另一则为民族意识之逐渐觉醒,最后形成民族主义的怒潮,尤以在亚洲国家最为显著。
---------------------------------------------------P.13---------------------------------------------------
故美国革命之成功,乃为全世界被统治的民众,及其各民族,要求独立自由的愿望,实创一历史上空前有力的先例。
国父孙先生正当此中国海禁初开,中西文化接触的时期,乃潜心中国典籍,复深受西方教育,故能从现代的革命潮流,来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同时更从中国的政治哲学,来评定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其具体的一例,就是他汇合中国古来的考试和监察制度与西方的三权分立主义于五权宪法的理论之中。更显明的一点,就是他所手创的三民主义完全符合美国林肯总统所称“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以为建立其中华民国的惟一蓝图。故其政治思想,无疑的是受美国独立及法国革命的理想之影响。
一九一一年, 国父孙先生领导其革命党同志,百折不回的不断奋斗,在其革命运动十次失败之后,卒为中国人民建立了共和政体,就是产生了中华民国。惟在其革命政权初建,而基础尚未巩固之时,帝制余孽袁世凯乃凭借其前清的北洋武力,勾结帝国主义,颠覆中华民国,恢复君主政体。于是国民革命所建立的民主政体,因此而遭受其第一次的失败,这一帝制虽不久即归幻灭,惟北洋军阀割据纷争,使国家终陷入于混乱和破碎的状态,而 国父所手创的中华民国亦等于名存而实亡。
国父孙先生为尽其革命建国的责任,乃继续奋斗,致力于国民革命,直至民国六年,始以广州为基地,准备北伐,以期削平军阀,再造共和,恢复其国家独立与自由。当时西方国家与日本对于中国国民革命,不仅毫不寄以同情,甚至积极援助军阀,以阻挠国民革命之进行。故此十年之中, 孙先生为了革命建国的事业而寻求外援,都没有得到任何结果。
孙中山与蒋介石。(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P.14---------------------------------------------------
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列宁在俄国革命中发动政变,夺取政权以后,不仅在俄国产生了一个共产主义的苏维埃新政体,并且使欧亚两洲人文主义的文化,都受到强有力的刺激。共产制度的思想,创始于马克斯及恩格斯,在列宁的手上,更有其显著的发展。列宁推翻临时政府而建立其苏维埃组织,在理论上自称其为“转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且宣传其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就是大多数民众的解放”,好像布尔雪维克是世界上最前进的革命政党,而共产主义,亦就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理想。但是实际上,马克斯主义乃是法国革命中的一种反革命的运动,亦就是当时欧美民主革命的一股逆流,他的企图是破坏民主政治而建立专制制度。列宁所创“无产阶级专政”,及其后继者所谓“人民民主”的极权主义政体,自是师承马克斯主义,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所应该特别注意的,就是马克斯主义在俄国渗入了大斯拉夫主义及沙皇专制主义的特征,倘如马克斯和恩格斯今日能目睹其苏俄和中共所谓苏维埃制度的残暴行为,亦必将大为惊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