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05 | 来源: 留学全知道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澳大利亚 | 字体: 小 中 大
不久前,香港DSE放榜。据港媒报道,这一届共诞生的10名状元,有8名计划学医。其实不止是中国香港,放眼全球,各个国家顶尖名校的医学院,汇聚的都是头脑最聪明的一波学生。
这当中,我们关注到,越来越多国内中产开始关注“去澳洲学医”这个新的赛道。
理由有二,比起英美国家,澳洲医学院对国际生开放更多的名额;另外,在欧洲医学生毕业后,几乎都可以快速拿到身份,而且职业晋升通道清晰,收入可观。“以神经外科为例,最高可达500万~600万RMB”。
在两年前的一篇刷屏的文章里,作者采访了一位放弃清北选择去澳洲Flinders学医的中国学生,作者这样形容,“当绝大多数亚裔学生在计算机、金融等留学热门领域卷得风起云涌之时,他们却开辟了一条国内学生罕至的道路。”去澳洲学医是“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仿佛只要考入医学院,就会迎来如履平地的人生,看得不少家长热血澎湃。
澳洲医学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两位澳洲临床医学在读学生——来自中国昆明的Jason和出生于上海的James,他们如今分别就读于澳洲Flinders University与墨尔本大学。
与他们的对话,让我看到了故事更复杂与多维的一面。
就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摘得桂冠的“屠龙少年”。在走出森林迷雾前,少年们要用血泪一路厮杀、闯关。有些少年陷入泥潭里,倒在迷雾中,但成王败寇,很多人只看见桂冠的光鲜与荣耀,但背后那些离场、消失的少年,那些被荆棘刺痛的伤痕,与野兽恶龙缠斗留下的伤口,却少有人提及。
准确来说,考入医学院并不是故事的结局,而是漫长炼狱的开始。
正如Jason所说,他进入医科的每一天都是审判日。“如果医科不是孩子的心之所向,那对孩子而言,恐怕是比进入'鬼门关'还要折磨的体验。”
两位中国学生的殊路同归
在地图上,阿德莱德位于澳洲南部一隅。它占地面积为上海一半,人口数量却不及上海的1/18。
海洋、森林、草原......美轮美奂的湖光山色是大自然给予这座城市的馈赠。在闲暇的时候,Jason会跟朋友们一起去附近的森林里采蘑菇,看散步的牛群与袋鼠。但这样的闲暇时刻,在自己成为医学生之后是极为难得与奢侈的时刻。
回忆自己为什么学医,Jason坦诚自己最开始都不敢想。因为在澳洲,医学院三个字是比澳洲八大还要响亮的招牌。录取门槛自然让普娃望尘莫及。
“如果你不是最聪明的学生,最顶尖的人才,你甚至是没有资格去申请这个东西的,因为他们不会给你提供这个机会。”Jason说。
Jason的高中毕业照
Jason出生于昆明,小学就读于北大附小昆明校区。初一,他被父母送往澳洲低龄留学。高二的时候,一个朋友拉着他去参观医学院。在参观完后,17岁的少年为眼前的场面所触动,心里的医学火苗从那时起开始升腾。
回来后,Jason便开始准备申请事宜,但Jason认为自己的成绩并不出众,所以并没有报很大的希望。直到在收到医学院的面试邀请后,Jason才觉得那曾觉得触不可及的梦可能要成为现实了,也是在这一刻,Jason下定决心要为自己的“医学梦”拼尽全力。
于是,少年背起屠龙刀走向森林。-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