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06 | 來源: 鳳凰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在前線遇襲身亡的北基伍省省長西裡姆瓦米少將。
人口接近200萬的戈馬是北基伍省首府和第壹大城市,與盧旺達接壤,地緣位置相當敏感,位於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和兩次剛果戰爭的“火山口”。2012年5月,效忠於原反政府武裝“保衛人民國民大會”(CNDP)的部分官兵發動兵變,組建了新的反政府武裝“M23運動”,當年11月20日首次占領戈馬,只是不到兩周就根據在烏幹達達成的和平協議主動撤出。
壹如該地區過去30多年的歷史,短暫的協議並未真正止住戰火。2022年3月,“M23運動”贰度發起大規模武裝行動,剛東部地區及鄰國盧旺達、布隆迪、烏幹達牽涉其中,事實上形成兩大交戰陣營:壹方是剛果(金)政府、聯合國剛果(金)穩定特派團(下稱“聯剛穩定團”,MONUSCO)、東非共同體(下稱“東共體”)、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下稱“南共體”)、盧旺達反政府武裝“解放盧旺達民主力量”(FDLR);另壹方是“M23運動”和盧旺達政府。
這其中,烏幹達政府和烏反政府武裝“民主同盟軍”的作用同樣復雜。前者在2022年夏天被剛政府指責為“M23運動”的支持者,但同期又加入了東共體多國聯合部隊;後者是伊斯蘭極端武裝組織,被烏政府和美國定性為恐怖組織,將與烏毗鄰的北基伍省視為其藏身之處和開展破壞活動的基地。
北基伍省的流離失所者營地。
近叁年來,剛政府軍無力“平叛”,“M23運動”亦沒有實質性進展,戰事壹度陷入僵局。2022年11月和2023年3月,剛政府與“M23運動”兩次達成停火協議,但收效甚微,沖突很快再起,雙方相互指責對方沒有履行協議。
持續蔓延的沖突得不到有效遏制,東同體部隊已於2023年12月撤離,南共體聯合部隊同期進駐剛果(金)。兵力超萬人的聯剛穩定團更是遭到“信任危機”,愈發不受待見,被剛果(金)總統費利克斯·齊塞克迪要求在去年底之前從該國撤軍。然而,當聯剛穩定團撤離南基伍省後,聯合國安理會去年12月底通過表決,將其在剛維和任務延長壹年,表明剛政府改變了原有態度。
剛果(金)總統齊塞克迪。
2024年8月,在南邊鄰國安哥拉調停、美國與歐盟的支持下,剛政府與“M23運動”簽署停火協議,即“羅安達進程”,但到了10月20日戰火重燃。在該地區沖突實際上變成剛果(金)和盧旺達兩國摩擦的情況下,原定於12月15日舉行的兩國總統會談也被取消,原因是齊塞克迪拒絕了盧旺達總統保羅·卡加梅提出的前提條件,即讓剛政府直接與“M23運動”談判。-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