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06 | 來源: 鳳凰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第贰次剛果戰爭卷入的國家。圖源:Wikipedia
停戰協議和聯合國維和行動能壹時穩定當地局勢,卻無法消弭歷史遺留的種族仇恨。2000年開始活躍於剛東部的“解放盧旺達民主力量”是典型的胡圖族武裝,不少成員來自參與過當年大屠殺的盧胡圖族武裝組織,被盧旺達指責為“種族滅絕武裝”。盧政府壹直指責剛政府勾結“解放盧旺達民主力量”,剛政府對此矢口否認。
反過來,2006年至2009年活躍的“保衛人民國民大會”創始人洛朗·恩孔達是圖西族人,“M23運動”正是繼承和發揚了其親盧旺達政府的意識形態。本輪軍事行動中,“M23運動”同樣宣稱其目標是打擊“解放盧旺達民主力量”。
另壹方面,當盧政府和“M23運動”高喊國家安全、民族大義的口號時,國際社會發現,它們“嘴上喊著主義、心裡想著生意”——趁火打劫礦產資源,是剛東部地區始終不得安寧的經濟誘因。
剛果(金)自然資源豐富,素有“世界原料倉庫”和“地質奇跡”之稱,特別是東部地區礦產資源的“含金量”與日俱增。剛東部的黃金、黑鎢、錫、鈳鉭鐵礦、鈷儲量豐富,而這些礦物都是生產電子產品所必需的工業原料。其中鈷是市場猛增的電動汽車電池重要原材料,智能手機、個人電腦、相機、汽車電子元件的鉭質電容器則離不開鈳鉭鐵礦。
就鈳鉭鐵礦和鈷礦而言,剛果(金)均貢獻了超過全球70%的供應量,在國際市場無可替代。如此壹來,剛東部地區豐富的礦產自然成為各路人馬爭奪的目標,反政府武裝甚至周邊鄰國利用族群矛盾,挑動、參與沖突,是借機掠奪礦產資源的慣用手法。由於這些國際市場的剛需原材料難免“沾血”,此前關於“血礦”的指責也不絕於耳。
剛果(金)的鈳鉭鐵礦開采工人。
去年12月27日,聯合國剛果(金)專家團的伍名專家聯名向安理會提交了160頁的中期報告,其中多處提到剛東部地區圍繞鈳鉭鐵礦的爭奪:“M23運動”占據了大湖地區(包括剛東部在內的非洲柒大湖周圍)第壹大鈳鉭鐵礦所在地魯巴尤,建立平行管理機構,控制開采和貿易活動,並非法向盧旺達走私了至少150噸鈳鉭鐵礦;盧國防軍和“M23運動”壹路進軍、壹路控制礦區,平均每月向盧旺達運輸約120噸鈳鉭鐵礦。
這份報告將此舉形容為“有記錄以來對大湖地區礦產供應鏈最大的污染”。雖然盧政府拒不承認,可事實是不以礦產見長的盧旺達近期礦產出口顯著增長。就在1月底,剛政府對蘋果公司在法國和比利時的子公司提起刑事指控,指責後者的供應鏈使用了來自剛東部沖突地區不當獲取的礦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