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06 | 来源: 留学全知道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香港 | 字体: 小 中 大
我身边的朋友小莫(化名)今年给自己办理了高才,小莫称自己并不知道高才有什么用处,但是自己身边好几个已婚已育的朋友已经办理了优才高才,“他们都是为了小孩的教育。”
图为小莫提供
在房产下跌、股票市场一片低靡的当下,与其寄希望于充满动荡与未知的经济周期,“下注”子女的教育,或许是一种更有性价比的投资。
至今广为流传的说法是,“香港的考生参加华侨联考可以比内地考生低150分的情况下,考上国内的985、211”;以及香港考生参加DSE考试(香港高考),用DSE分数可以轻松申请上内地名校。
这在过去,或许是现实,但任何考试一旦人多起来,结局就是卷。这在数据上已经有佐证。
过去三年,随着联考人数的增加,联考文科重本分数线上涨了65分(2021年为400分,2024年为465分);理工科重本分数线更是上涨110分(2021年为400分,2024年为510分)。
图为2021-2024年港澳台侨联考报录比变化。在香港,只有拿到永久身份的学生才能参加华侨生联考。
面对日益“水涨船高”的分数线,家长群里,人们的怨气在不断升腾。
家长A说,“我们双非的孩子把联考分数线拉高了20多分,但优才的孩子把分数线提高了100多分,分数再拉,就和高考一样,没有优势了。”
家长B说,“100分起!意欲何为?为何总要让别人无路可走。”
子女尚小的家长们则担心,随着自己的孩子长大,等他们参加考试时,是否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竞争场面,“花费七年熬到的一张纸,最终变成鸡肋。”
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为了吸引内地人才,为香港经济做出贡献,香港政府这两年从内地抢人,可谓是“杀红了眼。”
优才的历史最早可以回溯到2006年,但在很长的时间里,其名额限制为每年1000人,直到2022年10月香港政府宣布,优才放宽到不限名额;同年12月,政府继续发布“高才政策”。门阀打开后,2023年,怀有不同目的内地申请人像鱼群般涌入香港。
据香港入境处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2023年全年各类输入人才计划申请超过22万宗,其中,有13.5万人获批香港身份(非永居)。内地人口的及时“补给”,让已经连续三年人口数下跌的香港,一举重回750万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