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06 | 來源: 留學全知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香港 | 字體: 小 中 大
我身邊的朋友小莫(化名)今年給自己辦理了高才,小莫稱自己並不知道高才有什麼用處,但是自己身邊好幾個已婚已育的朋友已經辦理了優才高才,“他們都是為了小孩的教育。”
圖為小莫提供
在房產下跌、股票市場壹片低靡的當下,與其寄希望於充滿動蕩與未知的經濟周期,“下注”子女的教育,或許是壹種更有性價比的投資。
至今廣為流傳的說法是,“香港的考生參加華僑聯考可以比內地考生低150分的情況下,考上國內的985、211”;以及香港考生參加DSE考試(香港高考),用DSE分數可以輕松申請上內地名校。
這在過去,或許是現實,但任何考試壹旦人多起來,結局就是卷。這在數據上已經有佐證。
過去叁年,隨著聯考人數的增加,聯考文科重本分數線上漲了65分(2021年為400分,2024年為465分);理工科重本分數線更是上漲110分(2021年為400分,2024年為510分)。
圖為2021-2024年港澳台僑聯考報錄比變化。在香港,只有拿到永久身份的學生才能參加華僑生聯考。
面對日益“水漲船高”的分數線,家長群裡,人們的怨氣在不斷升騰。
家長A說,“我們雙非的孩子把聯考分數線拉高了20多分,但優才的孩子把分數線提高了100多分,分數再拉,就和高考壹樣,沒有優勢了。”
家長B說,“100分起!意欲何為?為何總要讓別人無路可走。”
子女尚小的家長們則擔心,隨著自己的孩子長大,等他們參加考試時,是否面臨的是更為嚴峻的競爭場面,“花費柒年熬到的壹張紙,最終變成雞肋。”
這種擔心並非沒有道理。為了吸引內地人才,為香港經濟做出貢獻,香港政府這兩年從內地搶人,可謂是“殺紅了眼。”
優才的歷史最早可以回溯到2006年,但在很長的時間裡,其名額限制為每年1000人,直到2022年10月香港政府宣布,優才放寬到不限名額;同年12月,政府繼續發布“高才政策”。門閥打開後,2023年,懷有不同目的內地申請人像魚群般湧入香港。
據香港入境處公布的數據顯示,香港2023年全年各類輸入人才計劃申請超過22萬宗,其中,有13.5萬人獲批香港身份(非永居)。內地人口的及時“補給”,讓已經連續叁年人口數下跌的香港,壹舉重回750萬人。-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