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12 | 來源: 觀察者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谷歌 | 字體: 小 中 大
此外,施密特還呼吁西方國家與中國在AI安全方面開展合作。《金融時報》稱,施密特將這比作不同國家軍方測試火箭時的信息共享:“我們向他們提供信息,他們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使他們的模型更加安全,這對我們怎麼可能是壞事呢?”
今年1月,DeepSeek發布其最新開源模型DeepSeek-R1,用較低的成本達到了接近於OpenAI開發的GPT-o1的性能,在海內外迅速出圈,引發熱烈討論。圖靈獎得主、Meta AI首席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 Cun)當時評價,DeepSeek成功的最大意義就是證明了AI開源的價值,即任何人都能從中受益。
“這是壹個特殊的時刻,壹家中國公司成為事實上的開源領導者,而除了Meta以外的大多數美國大公司繼續嚴格保密其方法論。”施密特上月28日在美國《華盛頓郵報》與人聯合發表專欄文章寫道。
他指出,雖然當前AI的開閉源之爭和中美科技競賽尚無明確勝負,但DeepSeek依靠遠少於美國科技巨頭的資源,就能與它們競爭,這已給美國AI企業帶來巨大壓力。他表示,美國試圖通過芯片出口管制措施阻礙中國的產業發展,但這事實上可能反而促使中國企業和研究人員提高效率,探索提升訓練效率的新方法。
“長期以來,美國的競爭優勢壹直依賴於開放科學以及行業、學術界和政府之間的合作。”文章寫道,“我們應該接受開放科學可能再次為人工智能時代的美國注入活力的可能性。”
值得壹提的是,就在2月11日落幕的巴黎AI行動峰會上,包括法國、中國、印度、歐盟在內的6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簽署了《關於發展包容、可持續的AI造福人類與地球的聲明》。但法國總統府當日在官網公布的聲明文件顯示,美國和英國均未簽署該聲明。
據報道,該聲明確立了AI發展的幾大優先事項,包括:促進AI可及性以縮小數字鴻溝、確保AI的開放透明和可信性、推動創新以促進工業發展、積極塑造勞動力市場和可持續增長、提升AI對人類和地球的可持續性、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治理協調等。
英國政府在壹份簡短聲明中稱,其“同意領導人聲明的大部分內容”,但認為聲明“沒有就全球治理提供足夠的實用明確性,也沒有充分解決有關國家安全的更棘手問題,以及AI構成的挑戰”。
然而,這引來壹些業內人士的不解。獨立研究機構“埃達·洛夫萊斯研究所”(Ada Lovelace Institute)副主任邁克爾·伯特威斯爾(Michael Birtwistle)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從峰會公報來看,很難確定政府到底不同意該聲明中的哪些內容。”
據“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報道,美國政府對聲明措辭中呼吁發展“包容和可持續”AI的部分並不贊同。壹名接近主辦方的消息人士則告訴路透社,考慮到美國特朗普政府在AI監管方面的立場,他們對美國沒有簽署聲明並不感到驚訝。
美國副總統萬斯11日在峰會發表演講說,美國打算繼續保持在AI方面的主導地位,並強烈反對對AI進行“過度監管”,並稱這“可能會扼殺壹個變革性的行業”。分析認為,萬斯的演講顯示,美國的科技產業政策發生了明確的轉變。“安全將不再是首要關注點,取而代之的是加速創新,以及相信技術是壹種機遇。安全等於監管,監管等於失去這種機遇。”斯坦福以人為本AI研究院執行主任羅素·瓦爾德(Russell Wald)說。-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