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17 | 來源: 深圳晚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徐宇娜制作抗炎餐。 深圳晚報記者 林咪玲 攝
於是,她決定調整飲食結構,比如用深海魚類替代紅肉,橄欖油拌沙拉取代水煮菜,主食也換成雜糧。徐宇娜欣喜地說,抗炎飲食不僅改善了她的痤瘡問題,體檢報告上的幾項指標也有所改善。“我還加入了很多抗炎飲食的群,身邊的壹些健身搭檔也被我發展成了‘抗炎戰友’。”她補充道。
美味與健康兩不誤
商家也迅速適應市場需求,推出各式抗炎食品。福田購物公園商圈的某餐廳推出了幾款抗炎食物,包括姜黃雞肉沙拉、金槍魚牛油果拌飯、青稞冬瓜茶等。餐廳經理表示:“我們注意到抗炎飲食的熱度不斷上升,於是迅速調整菜單,引入富含抗氧化劑和膳食纖維的食材。”據悉,其門店抗炎食品雖只有3款,但銷售量已占銷售總額的30%,熱銷單品月銷超500份。
▲餐廳推出的抗炎餐。 張藝馨 攝
消費者對抗炎概念的追捧也催生壹些咖啡店、茶飲店推出有關飲品,比如羽衣甘藍果汁、生酪牛油果草莓、花青素藍莓等。位於南山區科技園的壹家咖啡店主理人楊茂近期就推出了新飲品——姜黃拿鐵。他介紹道:“我們在每杯拿鐵撒上5毫克姜黃粉,和幾顆肉桂末,既保留咖啡的口感,又符合抗炎需求。”據介紹,這款產品在秋冬季的日均銷量是普通拿鐵的1.5倍,尤其受到年輕女白領的喜愛。
抗炎飲食管用嗎?
曾瑤池指出,多項研究表明,抗炎飲食不僅能夠有效改善體內炎症環境,預防老年疾病甚至癌症,還能提升整體健康水平。
曾瑤池表示,普通市民通常將炎症理解為發燒、病毒感染等疾病引發的急性炎症,但實際上,許多慢性病,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皮炎、濕疹、蕁麻疹,甚至焦慮、抑郁等,都與慢性炎症息息相關。
全身慢性低度炎症是壹種臨床上無明顯炎症反應,但炎性標志物如高敏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WBC)計數等處於正常值范圍內較高狀態的情況。這種狀態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種慢性病的風險。然而,這種炎症並非通過短期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就能解決,而是需要長期堅持健康的飲食習慣、適量運動等生活方式來調節。抗炎飲食就是其中壹種。
“將抗炎飲食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進行對比後,我們發現兩者的飲食結構特點高度壹致。”曾瑤池解釋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煉出了平衡膳食八准則,其中,多吃蔬果、奶類、全谷、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都與抗炎飲食相吻合。同時,還強調要堅持食物多樣、合理搭配,堅持吃動平衡,保持健康體重。她強調,在實施抗炎飲食時,尤其是有特定健康問題的人群,應咨詢專業的營養師或醫生,確保飲食計劃能夠貼合個人的健康狀況和需求。
【名詞解釋】
抗炎飲食中的“炎”指的是機體慢性炎症。其核心思想是通過食物減少促炎因子的水平,提高抗炎因子的水平,從而降低慢性炎症。
常見的抗炎食物:全谷物、新鮮的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堅果、亞麻籽、種子等。
促炎食物:精制碳水化合物、高糖食品、加工肉類等。-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