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20 | 來源: 循跡曉講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 圖為《蘇州市井商業圖冊》中蘇州露天廁所的壹角。這些廁所由人承包管理,收集的糞尿對外出售。糞可制作肥料,尿則用來熬硝,熟皮或制藥
到了清朝,朝廷直接細化了采集大糞的工作,負責市政管理的街道廳專門給各個糞廠劃定勢力范圍,前門大街皮條胡同是某廠的糞區,並指定糞廠在區內設立公廁,當時稱為“官茅房”,這個鏟屎權是獨家壟斷的,而且是有官方產權證,糞廠老板憑著這個壟斷權,不僅可以賣肥料,還能跟糞區居民收保潔費,不是本糞區的居民,上廁所得按次收費。普通人想當上糞廠老板自然少不了上下打點,這樣壹來官府的收入又有了。
◇ 圖為晚清時期的拾糞人
◇ 圖為1915年,北京城牆邊曬幹的糞便,這些糞便就用於肥料
既然統治者能管到的糞,他們會想辦法賣個好價錢,管不著的糞他們就會想辦法收稅。相傳肆川軍閥楊森為了攢軍費,就在自己的轄區收糞稅,只要是從事糞便運輸、販賣的,路過楊森轄區都得交錢,於是川中才子劉師亮憤憤不平的寫下壹幅對聯:“自古未聞屎有稅,如今只剩屁無捐”。-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