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2-21 | News by: CC情报局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国内买卖论文已是公开的秘密,除了职称晋升要求之外,论文工厂能轻易拿到医生个人信息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绝大多数医生都可能收到过科研协助、论文润色一类的信息、邮件,某些购物平台也能很容易找到这些业务,基本都是论文工厂,只是价格不同,有些论文工厂都是捕捉市场信息,批量写一些比较热门的文章,标价出售。这些文章大多数是全盘造假,或者就是虚构的不存在的研究。”
▎2021年10月,学术期刊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发布129篇论文的撤稿声明.被撤回文章的作者以医生为主,涉及中国大陆77家医院和6所高校。
这一职称评定为何导致论文造假?
事实上,对于学术诚信问题的关注,早就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2023年年底,教育部决定在各高校开展撤稿论文自查工作,要求倒查3年,对2021年1月1日以来本单位、本人署名的科技论文被撤稿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核实撤稿原因和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这一场论文自查风暴,普遍被认为与近年来国内作者论文被大规模撤稿相关。
但重压之下,论文造假仍然无法禁止,去年2月,西安的3位医生利用 AI 制作论文插图,刊发不到3天,就被迅速撤稿。
论文造假是否源于评定职称的压力?文天林主任告诉《CC情报局》:“一线城市的大三甲医院、不少二级医院对于晋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基本都有SCI论文要求,包括数量、影响因子以及中科院或JCR分区,不少二三线城市的三级医院也有论文方面的不同要求。不少医院还有课题(等级、数量等)、专利、奖励、着作等要求,主要目的是督促医生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做好科研,使得科室或医院在评级、评奖、领导政绩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对于SCI文章数量、档次各医院要求不一样,必须是第一或通讯作者。甚至有的医科大学的硕士毕业,也把SCI文章数量、级别作为必备(或参考)条件之一;SCI是绝大多数医学博士毕业的必备条件,影响因子过低、篇数不够都可能无法毕业。”-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