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2-21 | News by: CC情报局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住院医师晋升主治医师不少医院没有太多要求,有几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年限到了就可以晋升,对SCI文章不做硬性要求,甚至根本不需要。一线城市大三甲医院绝大多数对主治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晋升主任医师有SCI文章的硬性要求,但高年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是医院干活的主力,钱少事儿多,正常下班都无法保证,下班后可能还得看书提高,没有时间和精力搞科研写文章;SCI文章除了要求医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之外,对英文水平要求很高,这是非母语国家医生最大的痛点;同时副主任医师职称对医生的职业生涯影响比较大,只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才算专家、能出专家门诊,晚晋升可能会影响很多实际利益,医生对晋升的渴望比较强烈;主治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的人数要远多于副主任医师晋升主任医师的人数。在以上这些因素影响下,晋升副主任医师职称评定就是论文造假重灾区。”
张洪涛认为,美国医院的医生有临床与学术研究两条路可走,当然,对于很强的医生来说,可以临床与研究同时做。对于学术研究的道路,没有说对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期刊有硬性规定。但是研究一般要靠研究基金与项目来支持,在申请基金的时候,就需要提供所发表过的论文,而且是需要提供高质量的论文,只有发表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才能获得基金支持。
所以,虽然发表论文原则上没有硬性规定,但是论文的质量,即软实力很重要。学术研究的人员是靠申请研究项目与基金来存活的,论文质量不行,如果没有申到研究基金,发再多文章也没有用。国内也可考虑借鉴,将医生的发展,分为临床医疗工作或者学术研究,学术研究可以由非临床的医生或研究人员来承担,重点是要提高研究水平及论文质量,以及数据的真实性。临床医生则考核临床治疗水平等专业能力,这样可能会减少学术造假的动力。
文天林主任则建议,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职称评定标准差异很大,结果就是职称相同的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水平差距也非常大。在同一单位,职称高低也可能并不完全反映临床水平。所以对于不同专业医生(临床或科研)、不同等级的医院可以采取灵活的职称晋升要求。对于基层临床医生,他们只服务于当地百姓,不需要要求很高的科研水平和良好的英文能力,能治好病就可以,对他们做科研方面尤其是SCI文章要求既不切实际也没有现实意义。-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