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23 | 來源: 中國企業家雜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但這還不夠。為迅速壯大規模,虞仁榮開啟了壹系列的資本運作。通過“技術+資本”雙輪驅動模式——壹方面,通過內部孵化和持續研發,不斷提升公司的技術實力;同時,也通過外延並購,迅速進軍集成電路的主流賽道。
雖然是技術出身,但經過多年的商業歷練,虞仁榮善用資本去推動韋爾股份發展。有接近虞仁榮的人士稱,虞仁榮的投資風格迅速果斷。與此同時,也天賦異稟地抓住了時勢,這些都是他芯片創業和投資成功的關鍵因素。
2014年,韋爾股份抄底收購了北京泰合志恒,切入衛星直播芯片領域;2015年,又收購了無錫中普微電子有限公司,進壹步拓展至射頻芯片領域。在連續整合了多家國內芯片設計企業後,韋爾的研發團隊和產品線,迅速完善了起來。
此後,收購的腳步壹直沒停。
壹場“蛇吞象”式的並購
2019年,韋爾股份成功收購了全球第叁大CMOS傳感器企業豪威科技。這場並購,被稱為中國半導體史上最經典的並購,業內也將這場收購,稱為“蛇吞象”式的並購。
2017年,僅上市兩個月,韋爾股份便發布公告稱,擬收購北京豪威半導體86.5%的股權。當時,韋爾股份的市值僅80億元,利潤只有1.37億元,而豪威科技當時的總資產卻高達120億元,位列全球圖像傳感器市場前叁。收購規模遠超公司當時的市值。
這場收購也阻力重重,曾受到當時豪威大股東的明確反對。不過,虞仁榮憑借其強大的人脈以及並購能力,最終以“增發股份+支付現金”的方式,以超150億元拿下了豪威科技。
這場收購的回報頗豐——此舉使韋爾股份壹舉成為全球第叁、國內第壹的圖像傳感器廠商。
收購當年,韋爾股份的業績便大漲。據韋爾股份2019年年報顯示,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36.32億元,同比增長40.51%。其中,半導體設計及銷售業務收入為113.59億元,占比達到83.56%;公司歸母淨利潤為4.6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21.14%。豪威科技的CMOS圖像傳感器業務,成為韋爾股份的核心收入來源,占公司2019年營收的柒成。
截至目前,豪威科技仍貢獻了韋爾股份的大部分營收。據韋爾股份2024年中報,韋爾股份來自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的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達到77.15%,其中豪威科技作為圖像傳感器業務的主要運營主體,貢獻了絕大部分收入。
虞仁榮的身家也“水漲船高”。2021年,虞仁榮以1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专题)800億元)的財富,成為“中國芯片首富”。在2022年胡潤發布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中,虞仁榮以950億元的財富,繼續穩坐中國芯片首富之位。
敢在無人區修路
在虞仁榮看來,技術領先是公司持續成長的關鍵。因此,研發也被韋爾股份作為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自上市以來,韋爾股份的研發投入便逐年增長。2017年到2021年,韋爾股份的研發費用從8499萬元增長到21.1億元。2024年上半年,韋爾股份半導體設計業務研發投入金額約15.82億元,占半導體設計銷售業務收入的15.18%。
來源:視覺中國
但虞仁榮仍有壹種緊迫感。
據“Tsinghua校友資本圈”報道,在近日的座談會上,虞仁榮罕見發聲,“現在手機CIS我們追平了,但汽車、醫療、航天級芯片仍被,‘卡脖子’。半導體戰爭,本質是底層技術的戰爭。”虞仁榮說。
有內部人士透露,虞仁榮給團隊定下了死命令:2025年前攻破車規級芯片全自主產業鏈。
盡管豪威科技入局汽車CIS領域較早,但在2020年以前,該市場六成以上的份額,都是握在美國企業安森美手中的。不過截至目前,汽車業務已經成為韋爾股份的第贰增長曲線。
在去年12月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上,韋爾股份稱“汽車業務是公司在圖像傳感器應用中增長最快的市場之壹,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持續增長。”
在芯片創業這條路上,虞仁榮還在繼續往前走。
與此同時,他還捐資辦學,希望從基礎教育層面助推國內科研創新、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問題。2022年,寧波官方正式宣布:虞仁榮將捐資300億元,在家鄉建設壹所高標准的理工類研究型大學。其中100億元用於大學的基礎設施建設,200億元作為辦學資金,用於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基本運營費用,這所大學暫定名為寧波東方理工大學。
正如他曾在清華演講中說的,“芯片產業沒有捷徑,但敢在無人區修路的人,終將定義游戲規則。”-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