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23 | 來源: 藍橡樹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楊珺
這起案件震驚社會之處還在於,壹個智力低下的女孩在他人的唆使下,能犯下如此種罪。
長期缺乏的陪伴,和母親又難以溝通的張怡,在楊珺身上找到了認同、陪伴和接受,即便這份認可和陪伴壹開始是因為張怡闊綽的出手帶來的。張怡向楊珺抱怨母親的管束,楊珺又和張母有過節,利用這壹點,她釋放了自己的人性之惡。
當她計劃要殺死張麗華的時候,心裡真的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嗎?她真的覺得自己能全身而脫,毫發無傷嗎?
之前我們寫過,青春期孩子身邊的毒友誼比早戀還可怕。通過貶低、霸凌、控制等手段,壞朋友真的會把孩子帶上錯誤的道路。小則撒謊、逃課、作弊、違反各種規則;嚴重的學會抽煙、酗酒、甚至嘗試危險行為。
有些孩子或許是性格軟弱,或許是缺乏父母的陪伴,很容易對朋友產生依賴。為了維系友誼,討好朋友,他們往往會瞞著父母,做出違背意願的事情。
其實,大多父母對孩子交朋友都是支持和鼓勵的,但朋友之間究竟是什麼樣的相處模式,了解並不多。
就像張麗華,因為忙於賺錢對女兒的交友情況和心理變化並不了解,壹味給錢只會讓女兒越陷越深。等到發現張怡身邊有個「倀鬼朋友」,但為時已晚了。
這個案子提醒我們,不要小看朋友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力。作為父母,能及時發現並引導孩子遠離毒友誼,能避免許多的遺憾和傷害!-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