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2-23 | News by: 新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纽约新闻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无论是挤地铁上班,还是休息逛公园,罗雨翔都会尝试将目光穿透城市空间,看见背后的建设和治理逻辑,从而复盘出一座世界级大都市究竟是如何被创造的。
十六年前,罗雨翔第一次来到美国纽约(专题)。他形容,这趟旅程是“小镇青年”去见世面。
当时悬在老铁轨上的高线公园才刚刚开放半年。走在高线公园里,游人不仅能平视临近的楼宇的二三楼,而且能俯瞰大街路面的车来人往。这样新奇多元的城市观察视角,是罗雨翔以前从未试过的。
从哈佛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得双硕士学位后,罗雨翔应聘上纽约市预算局(市长管理与预算办公室)的分析师一职。没来得及参加毕业典礼,他就跳上长途大巴,从美国“大郊区”直奔纽约大都会,进到“体制内”。面对城市建设的一笔笔预算,他一人分饰多角,在层层审批中轮流唱“白脸”“红脸”。
作为市政府机器里的小职员,罗雨翔有机会坐在后台,近距离观察政府、企业和社区之间的battle大剧。渐渐地,他也看出门道来。无论是挤地铁上班,还是休息逛公园,他都会尝试将目光穿透城市空间,看见背后的建设和治理逻辑,从而复盘出一座世界级大都市究竟是如何被创造的。他把这些观察与思考,写成了图文并茂的《纽约大都会》一书。
最近,新周刊采访了罗雨翔,请他分享曾经在美国当“公务员”和规划师的感受,还聊了聊在纽约的城市建设和运营中,居民与政府的合作与博弈。
创造大都会:纽约空间与制度观察
罗雨翔 着
上海三联书店,2024-7
自由与“彪悍”
有网友评论,纽约几乎每个角落都被美国影视剧拍摄过。在纽约住下来,罗雨翔发现,电影里的纽约故事大多聚焦曼哈顿白人的中产生活,而这仅是纽约多元面向的一角。
罗雨翔目前住在皇后区。通勤时分的地铁车厢里经常回荡着五六种语言。他从家里出门走半小时,就仿佛闯入一个美食联合国。哥伦比亚、菲律宾、尼泊尔、中国……多个国家的风味餐厅扎堆撩拨着吃货。即使不走进店里,老奶奶沿街推着小车卖的烤肉也够馋人。
除了味道正宗的世界美食外,罗雨翔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多元化的冲击。“古老的、新潮的,贫的、富的……不同的阶层地位和价值形态,都会非常直白地展现在你眼前。那种极度的自由,是这座城市灵魂的一部分。”
走在纽约街头,很难一眼分辨出谁是“主流人士”,谁又是“非主流人群”。“纽约让我没那么多‘卷’的压力,或者说‘要跟别人一样’的融入压力。”罗雨翔觉得这种自由给他特别的安心感,让他能专注在一个细分领域里,有所追求。
这种多元自由的气息也孕育着纽约“彪悍的民风”。在城建听证会上,参与的居民绝不会只是“礼貌参与”,纽约政府或者开发商都别想冠冕堂皇地“橡皮图章”般走流程。“持有反对意见的居民会毫无保留地把政府或者开发商批得狗血淋头,甚至直接拉着抗议的旗子进场,明摆着要来开干。”罗雨翔说,纽约居民的交流方式粗野又自由,在城市规划上尤其体现得淋漓尽致。
面对“彪悍”的纽约人,罗雨翔在纽约预算局工作时会认真审核每一笔预算申请。他曾收到针对布朗克斯某社区(犯罪率在纽约数一数二)的一笔拨款申请,拟用于雇佣临时工捡拾公园内的废弃针头。
面对这一特殊的申请,罗雨翔会像侦探那样,核实拨款需求的真实性、必要性和预算金额的准确程度。通过调查,他发现该公园内的吸毒问题较严重,确实存在废弃针头被随意丢弃的问题,对公园内玩耍的儿童和宠物构成安全隐患。于是,他认为有必要花钱雇佣临时工捡针头。
接着,他又要担当起说服政府花钱的“销售”的角色,争取让上级批准这笔预算。尽管他的分析结论是应该支持拨款,但他的上司却断然拒绝,理由非常“政治”:如果专门成立“捡针头小组”,会将问题过度放大,显得政府在该区域的治理不力。
“预算决策不仅涉及理性分析,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左右。” 在象牙塔里孕育的城市理想,与技术官僚的日常碰触出了裂痕。积累一定经验后,罗雨翔选择了离开“体制内”,从决策方的位置上走下来,与企业、社区以及政府多方直接进行对话,投入到更接地气的城市项目。他目前在纽约一家咨询机构工作,其中一项新工作是教予社区居民跟政府开会的“方法”。-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