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24 | 來源: 《半生為人》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天安門 | 字體: 小 中 大
據後來在廣場上的目擊者回憶,當時,廣場上共有兩人拿著半導體話筒,壹位是宣讀告士兵書的青年工人侯玉良,後來他與另外肆人作為群眾談判代表進了小樓。另外壹個拿話筒的是戴黑邊眼鏡穿藍色衣服的青年,他在廣場上發揮了重要的指揮作用。本來,劉迪並非現場的組織者,也不是有備而來。他看到警察正向壹個拿話筒的青年靠近,於是壹把奪過話筒讓他快跑。由於劉迪的掩護,這個人沒有被捕,在整個事件平反之後他也壹直沒有出現。
這裡,體現了劉迪的兩個特質。
首先,他是為了幫助那個無名青年而不是為了做群眾運動的領袖才沖上去做了現場指揮。以後幾拾年的交往都說明,劉迪是個絲毫沒有野心的人,不到萬不得已,他從來不出頭露面,但卻經常在危險時刻代人“受過”。
第贰,面對如此偶然發生的群眾運動,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能在現場發出這麼理性的聲音,說明劉迪有著極高的公民素質和超前的思想修養。如果知道紅衛兵在“文革”中都做了什麼,如果知道在“文革”的政治生態中,中國的百姓是怎樣盲從地被利用,就知道劉迪在現場的表現是多麼難能可貴。
在“肆伍事件”發生叁拾年後,劉迪在接受采訪時說:“當時許多人都把自行車牌摘掉,這種行為本身表明了他們意識到這種抗議是要失敗的,如果認為要勝利那還摘車牌幹什麼?”當時,北京警方因為沒抓到這個留著小平頭的符號式人物,轉而控制了劉迪的父親,試圖讓他交代出兒子的行蹤。據劉迪的姐姐回憶,父親當時對警方說:“有劉迪這樣壹個兒子我很驕傲。”而全不知情的劉迪,離開廣場之後,便去了外地雲游。
按照劉迪的為人,如果知道父親因他而受到威脅,他壹定會主動自首的。在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時候需要你在親情與正義面前做出選擇,所以我們常常聽到或看到關於出賣的故事,常常會譴責那些道德低下的出賣者。殊不知,這種非常態的考驗對於人性其實是極其殘忍的。
公安局公布了通緝令,各地都非常警覺。劉迪在泰安趕火車時,因為沒有手表幾乎誤了火車班次,行色匆匆中被執勤者攔下詢問。雖然通緝令上劉迪的名字是假的,但通緝令上的照片卻暴露了他的身份。於是,在事發叁個多月後,劉迪落網,被關在了半步橋監獄。
劉迪出獄後,父親得知他是因為沒有手表而暴露了身份,專門為兒子買了壹塊手表。這是同樣懷有赤子之心的壹對父子,又何曾不是正義之士的惺惺相惜呢?
1976年是中國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年份。7月6日朱德逝世;7月28日唐山地震;9月9日毛澤東逝世10月6日“肆人幫”被抓。
10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壹個地地道道的老投降派》壹文,講的是魯迅在《叁月的租界》裡痛斥的壹個化名狄克的人,說他披著馬列主義的外衣幹著反革命的勾當。牢房裡的人雖然不是每個都知道狄克就是“肆人幫”之中的張春橋,但也聞出了氣味,頓時有人高聲朗讀蕭軍《八月的鄉村》和魯迅《叁月的租界》。第贰天,中央政府向全世界宣布了“肆人幫”被抓的消息。-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