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24 | 來源: 《半生為人》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天安門 | 字體: 小 中 大
熱鬧風光的場合常常沒有他的身影,在你沒有困難與麻煩時壹般也見不到劉迪,但為了另外壹些在別人看來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懶得出門的劉迪卻能夠騎車跑上幾拾公裡。沒有人像劉迪這樣不願意麻煩別人,他從不求助,更不訴苦。他的生活對許多人來說都像是個謎。他沒有手機,多數人也不知道他家的電話,不確定他在做什麼,不知道他靠什麼維生,甚至大多數朋友都不知道他得了重病,每個人都為沒有為他做過點什麼而後悔萬分。
有朋友不禁追問,劉迪為什麼要選擇隱身?他為什麼不僅對流俗的社會,而且對志同道合的好友也要隱身?為什麼我們對他如此熟悉,卻又覺得如此陌生?當他去世的消息傳來,大家突然發現,他的經歷簡單得像壹個拾幾歲的孩子,連編寫訃告都成了壹件困難的事情。也許,除了不願意接受感恩和報恩之外,除了要與那些誇張矯情、博取虛名者劃清界限外,以他的清高個性和高貴尊嚴,他無法容忍世人的誤讀與誤解,更不想讓犬儒般活著的人們難堪。
本文作者
徐曉,生於上海,長於北京。1981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1979年起開始發表短篇小說和散文。畢業後從事記者、編輯工作。曾任光明日報出版社副總編輯,財新傳媒首席文化編輯、圖書工作室主任。寫作出版《半生為人》;合編《遇羅克遺作與回憶》等。
本文摘自徐曉著《半生為人》,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出版
懷念我的同學“小平頭”劉迪
作者:王驥
1976年 “肆伍運動“中,劉迪同學以“小平頭”名動天下。他的朋友評價:“劉迪是我見到的少有的真正的‘貴族’, 完美地走完壹生而沒有背叛自己的理念。”
劉迪
(1950~2011)
在城裡,劉迪似乎已經沒有了棲身之地,進城來只能到我當時上學的師大贰附中宿舍過夜,有時也到我家住宿,我們經常是整夜暢聊。
今年肆月伍日又逢清明節,每逢佳節倍思親, “肆伍天安門運動中”的“小平頭”劉迪離開我們11年了。11年前的10月18日晚上23點,在清華大學附屬玉泉醫院的病房中,他裹著壹個白色的被單去了另外壹個世界,永遠離開了我們師大附小(北京第壹實驗小學)63屆這個集體。我們拍攝了他離開這個世界前的最後壹張照片,看著他那卷曲在被單中的幹枯的身體,讓我想起了另外壹張拾分相似的照片,那是裹在白布中的壹位印度人——甘地。-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