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25 | 來源: 吐槽青年博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其贰,以不會讓自己被取代的方式去使用AI。有個小朋友做自媒體,甲方爸爸讓他寫壹個文稿策劃案,他偷了個懶,用DeepSeek生成了壹個方案——又擔心被看出來是AI生成稿,就改了大概30%。方案很快返回了,他悲催地發現,天塌了,被誇得寫得好的地方,都是DeepSeek寫的,而劃線要修改的,都是他改的內容。沒辦法,他只好將自己寫的又改回DeepSeek原先內容,順利通過。——我跟他開玩笑說,這個秘密千萬別讓甲方爸爸知道,你是完全可以被DeepSeek取代的。如何看這件事?看到的不是去神化和崇拜DeepSeek,而是人類自身在DeepSeek使用上應該有壹種克制,當在AI使用上有壹種投機取巧心態,沾沾自喜於“靠AI生成的內容騙過了很多人”,這種投機取巧帶著壹種可怕的回旋標效應,你在證明著自己的“可被替代性”“機器不如”“AI面前壹無是處”。
當你在用AI生成的內容欺騙別人時,不是彰顯自身AI應用的強大,而是在給自己的職業和崗位掘墓!總覺得當下很多人對AI有壹種過度榨取,可能出於好奇心,或是偷懶本能。AI“助手”功能未得到充分挖掘,“槍手”“替手”功能卻被過度想象、過度透支,寫詩、作畫、采訪、寫文章,人們興奮地向AI讓渡著本屬於自己的工作,興奮地為自己的未來掘著墓。沒有對AI應用的克制,沒有保持著人類創造力的分工,這種讓人欲哭無淚的“掘墓效應”總會在某個時候會到來。
第叁,在使用中須保持自己的主見,體現作為駕馭者的“主體性”。可以使用,但那只是壹種輔助,你得去核查事實可靠度,核查文獻的來源,你得用自己的邏輯、常識和經驗去檢驗,你得知道自己的惰性和AI的局限,避免掉進AI編造的陷阱和幻覺。
這些,就是使用AI的資格,在周遭壹片AI狂熱時,需要保持這樣的智識與智慧。當機器越來越有超人能力的時候,讓自己擁有駕馭機器、機器不可替代的主體認知!-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