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26 | 来源: 红星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这次救援中用机器人替代救援人员是不现实的
此次成功救援被困人员一事被报道后,也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大家对救援人员表示敬意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问题,有网友建议,此类危险性较高的溶洞救援,是否能够采用水下机器人来替代救援的潜水员,还有人想起了7年前发生在泰国的少年足球队队员洞穴被困事件。
曾经在广西参加过多次洞穴被困人员救援的宋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广西地区溶洞资源丰富,随着近些年潜水装备水平的提升,有不少洞穴爱好者或者潜水爱好者会来这里探险,但是大多数人都会在相对开阔水域进行潜水,这样一旦遇到危险情况能够紧急上浮,但是从这次救援的情况来看,潜水者进入了更深区域的溶洞内部。
▲救援示意图 图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对于是否能用水下机器人替代救援人员,宋先生表示,以目前的技术来看,在这次救援中使用机器人替代救援人员是不现实的。“这些溶洞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而水下的情况更为复杂,同时溶洞内水下很多地方是浑浊的,目前的水下机器人都是需要带线缆的,在复杂的水况下,这些线缆非常容易被缠绕,造成救援无法继续。此外,机器人无法实现对被困人员的安抚,被困近70个小时,被困人员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这时候也只能由潜水员去实现和被困人员的有效沟通和安抚。”
2018年6月,泰国一支青少年足球队结束训练后进入泰国北部清莱府的一处洞穴,随后球员和教练共13人集体失踪,引发全世界的关注。随后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救援人员抵达泰国展开救援,18天后这13人才被全部救出,过程中有一名泰国的救援人员牺牲。
相比于此次广西百色的溶洞水下救援,宋先生分析说,这次的救援难度比7年前泰国洞穴救援难度更大。“泰国的那个洞穴此前里面水是很少的,被困人员是进去之后水涨上来之后被困的,有比较充足的空间,而且那个洞穴以前结构是清楚的,而这次人员被困的洞穴是没有被探测过的,所以说不确定性更大,救援难度也更大,而且被困者本身是带着潜水装备进去的,他们被困的区域可能更深更隐蔽,这也给救援增加了难度。”-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