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27 | 來源: 搜狐城市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本周伊始,山東省委機關報旗下賬號“山東政事”,轉發了作家魏新的壹篇文章《有壹種現象,叫山東黑子》。雖然文章已經刪除,但這也可以理解為官方釋放的聲音。
文章指出,所謂“孔孟之道”耽誤了山東的發展,是對“儒家思想”的誤解。“仁義禮智信”是放之肆海而皆准的共識,孔子、孟子都是理想主義者,並不是鑽營的官迷。至於山東人愛考編,2024年國考人數超過20萬的省市只有廣東和北京,山東排第肆,比河南還少壹點。
文章也討論了引發大量吐槽的酒桌文化,表示外地人初來乍到可能會不適應,但座位安排其實完全是對客人的照顧,盡量讓每壹個人不冷場,不尷尬。喝酒方面,如今也很少會硬灌客人喝酒,對於不太熟,尤其是第壹次見面的客人,擔心客人不盡興,可能會多敬幾杯。
對於山東沒有“六小龍”,文章直言,山東是全國唯壹壹個擁有全部肆拾壹個工業大類的省份,化工、裝備制造產業表現優異。或許山東的步子小了點,但更穩健;山東的速度慢了些,但更踏實。
在這篇“正名”文章發表之前,山東兩大經濟強市濟南與青島,已經就杭州“六小龍”出圈發出了追問和反思。2月10日,濟南官媒刊發《杭州“六小龍”出圈,給濟南什麼啟示?》壹文,羅列了濟南與杭州的相似之處,比如都是經濟大省的省會城市、都是都市圈核心城市、都非常重視營商環境等等。
同時,濟南官媒還轉載了壹篇自媒體文章,文章認為“杭州的故事遠超出地域經濟范疇,它實質上重構了技術創新的哲學認知:真正的突破不在於集中資源扶持某個企業,而在於培育讓‘意外發現’成為必然的生態。”培育這樣的生態,或是濟南要向杭州學習的關鍵。
青島則在2月14日召開的全市科技工作會議上,剖析其與以杭州為代表的前排城市之間存在的差距,尋找自己在創新引領、尤其是作為創新主體的科技企業培育方面的不足。
從數量上看,2024年青島有高新技術企業8650家,而深圳有2.6萬家、杭州有1.6萬家、武漢有1.7萬家;青島有科技型中小企9777家,蘇州有2.4萬家、深圳有2.2萬家、南京有2.1萬家。
從質量上看,青島科技企業的成色也有所不足。以壹個數據為例:青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占比為35.2%,在全省排名產不靠前。研發投入占比低,意味著科技企業在創新方面花的錢少,直接導致科技企業創新動能不足。
-03-
大象的轉身
杭州之所以能走出“六小龍”,背後是產業布局、營商環境、科研實力、創新氛圍等多重因素的加持。而山東酒桌文化背後隱藏的人情江湖與官場氛圍,壹定程度上確實是限制了創新的生長。“DeepDrink”的全網調侃,與其說是壹場“網絡狂歡”,不如說是公眾對山東經濟轉型的集體審視和期待。
山東經濟因總量大、塊頭大,產業笨重、轉型緩慢,傳統產業占比較高而被稱為“大象經濟”,給人留下大煤炭、大鋼鐵、大水泥、大煉化等“伍大叁粗”的印象。在此基礎上的“新舊動能轉換”,其難度不亞於“贰次創業”。
以2023年數據為例,全省規上工業企業中,重工業企業數量、營收總額分別達到2.6萬家、8.9萬億,占比分別高達65.1%、77.3%。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營收11.6萬億,其中八大行業營收超過5000億,大多分布在傳統優勢產業領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