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28 | 來源: 華人志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香港 | 字體: 小 中 大
2月26日,中國香港(专题)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壹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算案顯示,港府本財年赤字為872億港元,預計下年度赤字為670億港元,財政儲備將由今年的6473億港元,進壹步下降至5803億港元,相當於八個月的政府開支,跌至97年後新低。政府財政預計要到28-29財年才可以恢復盈余。
是的,香港政府也沒錢了。
香港人常說的壹句話“有錢食鮸,沒錢免食”,沒錢了那大家就要過緊日子。
由於財政赤字問題嚴峻,最新的財政預算案宣布大幅開源節流。
節流方面,包括全體公務員凍薪,以及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削減約壹萬個職位。
開源方面,從今年第叁季度起,機場離境稅由目前的每位乘客120港元增至200港元;各項人才引進和投資移民(专题)的簽證費也要上漲,由生效時間起,每宗入境、改變逗留條件或延長逗留時間的申請,均須繳納600港元,而獲批申請的簽證費用則由本來統壹收費230元,按入境證逗留期限長短上調至600港元(逗留期限180日或以下)或1,300港元(逗留期限181日或以上)。
另外,還會檢視各政府隧道及主幹道的收費和交通違例罰款,研究向由陸路邊境管制站離境的私家車征收邊境建設費等。
雖蠅頭小利,也能積少成多,幫助港府減緩財政壓力。
為什麼連香港特區政府都突然沒錢了呢?
兩個關鍵字:疫情、房地產。
幾年前的疫情對於香港經濟產生了巨大沖擊,尤其是旅游業和零售業,叫苦不迭。這些行業的收入減少,導致政府稅收也減少。而為了應對疫情,港府又投入了大量資金,對企業進行補貼,給民眾發錢、減稅。
壹進壹出,消耗了港府的財政儲備。
而香港房地產行業的下行,更是雪上加霜。
香港的房價跌到了8年前的水平,向來“買漲不買跌”的香港樓市,進入到了惡性循環——越跌越不好賣。
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直接讓港府的財政收入減少壹大塊。
在香港的財政收入結構中,土地收入是壹大收入來源。土地相關的收入主要來自地價、印花稅、差餉、地租等多種形式。
房子不好賣,土地收入自然下降。
從香港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官網上,我們可以查詢到港府伍大收入的詳細情況。即利得稅、薪俸稅、投資收入、地價收入、印花稅。
從2019年到2023年之間,利得稅、薪俸稅和投資收入分別增長9.36%、58.43%和54.86%,但是土地和房地產相關收入卻面對斷崖式下跌,地價收入和印花稅分別下跌86.18%和26.91%。
另外還有兩個歷史原因:產業單壹、“小政府”。
香港經濟產業單壹,金融、旅游、貿易、工商服務業肆大產業占據香港經濟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
所以壹旦這些行業有著風吹草動,香港經濟就很難。
而港府是典型的“小政府”,出了名的“大市場、小政府”,用前特首曾蔭權的話說,這是“我們恪守的經濟原則”。近年來有人說香港要摒棄這種“過時的思維”,但現在看來,還沒完全摒棄。
換句話說,它來錢的渠道並不多。香港以低稅率著稱,缺乏多元化的稅收來源。-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