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2 | 来源: 智谷趋势Trend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而IDM模式,说白了就是把设计和制造“包圆了”,可惜,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在台积电开创代工模式前,英特尔的IDM(垂直整合制造)模式堪称完美闭环——设计、制造、封测全流程自主,造就60%+的惊人毛利率。但当晶圆厂军备竞赛不断升级,这种“既要又要”的模式显露出了缺陷:
孤军奋战不敌强大“联军”。
台积电一家代工厂几乎获得了除英特尔之外所有芯片企业的支持,不管是新工艺的研发还是试错成本的承担,都可谓举“全村之力”。
而英特尔只能依靠自身一家公司来承担庞大的研发费用,研发进度也多次延迟,卡在14nm工艺节点上停滞不前。
2022年,英特尔的研发投入高达152亿美元,然而其7nm制程技术的推进仍未按计划完成。相比之下,台积电则成功将3纳米工艺的良品率提升至80%以上。
台积电技术的不断突破,进一步助力英特尔的竞争对手,如AMD(超威半导体公司)蚕食Intel利润主要来源CPU领域的份额。
英特尔虽然仍能占据主导地位,但2024年Q4 ,AMD的市场份额创下新高,同比增长 2 个百分点,环比增长 0.9 个百分点。
而英特尔两次致命转身的迟缓,则彻底葬送了翻盘希望。86架构的专利壁垒曾构筑起PC时代的护城河,却也成为困住创新视野的围城。
第一个失误,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006年,乔布斯正筹划初代iPhone,向英特尔抛出橄榄枝。然而,时任英特尔CEOPaul Otellini据称以出价低于英特尔的预算成本为由拒绝了苹果第一代 iPhone 的芯片订单。
在处理器架构上,Otellini 更是孤注一掷,在上一条路走到黑 ,坚持使用X86架构,而非运行效率更高、功耗更低的ARM架构。
而选择使用 ARM 架构的竞争对手如高通、联发科则在移动领域迅速占据主导地位。
当ARM架构以95%的市场份额统治智能手机领域,甚至通过苹果M系列芯片反攻PC市场时,英特尔才惊觉这座技术围城已成囚笼。
对移动领域的误判,让英特尔的100亿美元投资打了水漂,2016年,英特尔不得已退出了智能手机市场。
第二个失误,是对于AI赛道的迟疑,以及选择押注CPU而忽视GPU和加速器,战略误判的雪球在AI时代滚成灾难。
英特尔原本有机会入股OpenAI。2017年,成立仅一年多的 OpenAI 便向英特尔抛出橄榄枝:10亿美元现金收购OpenAI 15%的股份,若英特尔愿意以成本价提供硬件设备,还能额外获得15%的股份,总计可达30%。-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