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3-03 | News by: 外滩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纽约新闻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你可以与角色坐在一起,体验那些时刻,让你感觉非常真实和个人化,这需要电影制作人足够自信勇敢,信任演员,给予足够的创作空间和尊重。
粗野主义电影美学
至于导演毕迪高比,在他看来,那些关于视频太长的批评就相当于“批评一本书有700页而不是100页”一样可笑。单纯从核心来说,这个故事就是关于“一个刚逃离法西斯主义的人,又被资本主义困住了”。如此一来,便不难理解为何视频以粗野派建筑作为串联(虽然说实话这电影本身和建筑关係并不大)。
上世纪50年代,以勒科比意(Le Corbusier)为代表的粗野主义兴起,就是因为成本低廉,在战后东欧和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流行起来。在精神意义上,粗野派就代表了建筑师们对资产阶级享乐浮夸的抗争。粗野派的精神,更多体现在这部电影的视觉美学上。70毫米菲林+老式“Vista Vision”宽银幕格式,传递出一种特别质朴甚至粗糙的时代质感。
资深影迷能从片中看到很多古早电影大师的影子,比如希治阁式(Hitchcockian)的悬疑桥段,英玛褒曼 (Ingmar Bergman)的远景剪影,路易士布纽尔(Luis Buñuel)风格的郊野画面。
类似的缝合感受,也体现在片中对建筑的描绘上。拉斯洛设计的山顶教堂,混凝土建筑风格以及自然光投射的十字架,很容易让人想到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勒科比意的朗香教堂,以及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的田野教堂。拉斯洛身上的种种经历,其背后的犹太建筑师的美国奋斗史,更是当代建筑中重要的篇章。
父辈经历过集中营迫害的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渴望摆脱东欧移民阶层的爱沙尼亚人路易士·康,在50年代饱受美国社会歧视的弗兰克·盖里,以及犹太人大屠杀倖存者后裔、纽约高线公园设计者伊莉莎白·迪勒……
毕迪高比无奈地说:荷李活有太多不能拍的故事。
由于并不受荷李活青睐,这部电影的筹拍过程也尤为艰难。导演四处筹款,拍摄期间又遇到疫情、罢工,最后自己零片酬贴钱执导,拍摄咬牙坚持了七年,上映前欠了一大堆债。虽然最后没能拿到奥斯卡最佳视频,在威尼斯、金球奖上的出色表现,已经证明了导演和主创团队的付出没有白费。
“最佳导演”奖由《阿诺拉》导演Sean Baker夺得。(直播截图)
第97届奥斯卡获奖名单:
最佳视频:《阿诺拉》(Anora)
最佳导演:辛贝克(Sean Baker)《阿诺拉》
最佳女主角:米姬麦迪逊(Mikey Madison)《阿诺拉》
最佳男主角:艾哲伦保迪《粗犷派建筑师》
最佳女配角:素儿苏丹娜(Zoe Saldaña)《艾美利亚变奏曲》(Emilia Pérez)
最佳男配角:基云高坚(Kieran Culkin)《深痛导赏团》(A Real Pain)
最佳国际视频:《我仍在此》(I Am Still Here) (巴西)
最佳摄影:《粗犷派建筑师》
最佳配乐:《粗犷派建筑师》
最佳艺术指导:《魔法坏女巫》(Wicked)
最佳剪辑:《阿诺拉》
最佳化妆&发型:《完美物质》(The Substance)
最佳服装设计:《魔法坏女巫》-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