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3 | 来源: 观察者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乌克兰危机 | 字体: 小 中 大
最后,还有人们熟悉的武器弹药的后续供应问题。
欧洲依然有不少地面武器的军工大厂,制造各种轻重武器和弹药,美国陆军下一代自行火炮都需要从欧洲选型。但欧洲军工也面临产能限制。精密的重武器就不说了,承诺的“100万发炮弹”常常跳票。更加要命的是,乌军最需要的高端弹药面临严重的产能不足。
“海马斯”及其GPS制导火箭弹依然是乌军远程精确打击的主力,ATACMS短程弹道导弹更是可以攻击俄军纵深目标的主要弹药,这些都是欧洲顶不上的。欧洲根本没有大口径火箭炮及弹药生产,以至于美国无法及早交付“海马斯”的时候,法国被迫转向韩国甚至印度(专题)。
“爱国者”一级的高空远程防空导弹又是欧洲的一个缺口。尽管“爱国者”实际战绩俄乌双方各执一词,但它已经成为乌军拦截“匕首”“伊斯坎德尔”等高速导弹的主力武器。以色列(专题)的“大卫投石索”在某些方面比“爱国者”还要先进,但以色列军工是美国军工的海外支部,美国断供的话,以色列是不会接单的。
至于乌军已有的少量F-16,维修可以由欧洲盟国的大修中心提供,备件反正从飞机坟场里拆,升级就不用多想了,本来就是当作耗材使用的。但AIM-9X近程空空导弹和AIM-120中程空空导弹就有“海马斯”和“爱国者”一样的问题了。欧洲有自己的近程和中程空空导弹,如法国“米卡”、英法“流星”,但与乌克兰F-16的整合情况不明。
总之,美国断供主要是美国不出钱,要是欧洲出钱,美国未必绝对不肯按照商业出售处理。但军售从来都是与政治高度捆绑的,这样的商业出售能持续多久谁都说不清楚。战争中本来就有太多不稳定因素,在这样的关键问题上悬挂大大的不确定因素,肯定对乌克兰军心、民心带来巨大压力。
美欧的支持在战争初期给予乌克兰军民极大的信心和鼓舞,如今已经形成依赖心理了。美国支持撤了,欧洲支持还在,但能兑现多少不明。乌克兰突然发现需要靠自己的力量独立战斗了,而且不仅是乌克兰的血肉,还要有乌克兰的枪炮弹药,这谈何容易。
乌克兰早就“战争疲惫症”了。初期靠着必胜信念坚持下来,后来靠不甘心理继续坚持。但胜利越来越遥远,痛苦越来越深重。除了2022年夏秋的“哈尔科夫大反攻”,乌军没有收回多少失地,反而在俄军“绞肉机”战术的重压下,逐步丢失东乌的坚固防御体系。库尔斯克突入战则更像军事行为艺术,而不是有意义的战争行动。如果三年血战的结果就是这样,战争最初两个月和平谈判的功败垂成就格外痛楚。
三年血战在乌克兰的民族心理里积聚了巨大的仇恨。首先是针对俄罗斯的,现在可能增加了对美国背叛的仇恨。不在仇恨中爆发,就在仇恨中消亡。乌克兰的未来是所有人都关注的。
在俄罗斯方面,是趁虚而入,还是见好就收,是另一个问题。俄罗斯也患有“战争疲惫症”。战场的胜利固然珍贵,但是,“代价是什么呢”?-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