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3 | 来源: 新声Pro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1.中国式家庭的三个本质维度
用显微镜般的叙事精度,《六姊妹》揭开了中国式家庭的三个本质维度。
小家是个人选择的归路,是个人命运的浓缩。何家六姊妹们的小家故事各有特色,体现着她们的个体成长,又映照着时代里的人生百态。
大姐何家丽从小剪发明志,势要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张建国孤儿出身所以更加渴望来自家庭的温暖,他们的彼此选择来自对家的重视,他们的小家也事事以大家为先;三姐家艺独立、有想法,懂得权衡利弊,也敢放手一搏,她与丈夫欧阳宝是一对商海伉俪,他们追赶时代潮头,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她的家庭境遇随生意起伏,与欧阳宝的情感也在几次商海搏击后更加笃定;五妹刘小玲追求自由,性格洒脱,她与汤振明曾经不顾反对走到一起,但面对背叛又果断离婚,她的情感经历是姊妹中最波折的,在第三次婚姻中才最终收获幸福。
小家之上,大家是更复杂,又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组织,因为更丰富的人员组成,有着多元的物质和情感互动,又成为不同价值观碰撞的直接擂台。
家艺因为与欧阳宝私定终身被大姐逐出家门,生意发达后,她衣着光鲜回到老宅,为母亲美心装电话,给家人带方便面等紧俏食品,「显摆」的背后是无声的呐喊,她想告诉大姐和其他姐妹,人生的路径并非只有一种,她当初的选择换来了更好的生活。
围绕父亲常胜的工作、母亲美心的酱菜方子和老宅房产,何家姐妹间也曾爆发过多次冲突,这是这个家族内部,有限资源分配下的真实反应。而无论是老四家欢面对工作给妹妹时的愤怒,还是老六在利益驱使下对大姐的无情和疯狂,甚至看似「付出型人格」的大姐,都曾有过不甘心与计较,奉献与自我,亮面与暗面的交织下,有血有肉的六姊妹让观众有了更多共情。
但对抗从来不是家的主题,爱才是。时代、社会的宏大叙事之外,《六姊妹》最终将关于家的题眼落在了「家人」两字。
这是每个人无法选择的原生关系,也因无法选择而格外珍贵。杨晓培难以忘记《六姊妹》杀青那天的情景,她和所有主演聚在一起,阿奶扮演者奚美娟的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红了眼眶,她说:「六姊妹,有今生,无来世。」
这正是杨晓培在项目筹备之初,洞察到的属于中国家庭永恒的底色——一种由再难重来的血缘亲密连接起来的爱。它难以轻易割舍,像锦簇的花团带有微刺,但一定在危难时,成为托底的船。
「吵归吵,真到难处时,只有爱。」面对大雪封路,积压的货物无法运出,何家全员出动帮助老三家;当家喜身患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大姐不计前嫌,也不顾个人安危,捐赠骨髓;刀子嘴的老三在大姐来借钱时,故意让她打欠条报当初被逐出家门之仇,却在大姐离开后,当着丈夫的面撕毁欠条;就连平时看似冷言冷语的老四,面对二姐夫生病,也默默联系了在上海的同学,希望能够使上劲儿。
在《六姊妹》里,这样的家庭底色不仅仅发生在何家,而以群像式的表达渗透于故事里的每一个家庭中。在汤家,振民意外离世后,汤为民和张秋芳夫妇收养了他的儿子洋洋,一视同仁地照顾和关爱他,洋洋最终成才,进入外企工作。「时代巨轮轰鸣向前」,它不以个人意志决定,也不为某个人停顿,「但家的方舟永远载着我们的根。」
2.过去的个体故事,如何引发当下的全民共情
阿奶曾经用「我们南方都是以小见大」鼓励内退后,对个人价值感到迷茫的美心,不要小看八宝酱菜的生意。
一直以来,「以小见大」也是年代剧的核心魅力,人物个人命运的转折往往串联起时代的巨大变迁,也因此带来了高浓度的剧情起伏和情感表达。-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