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3 | 来源: 天天美剧吧 | 有1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好莱坞 | 字体: 小 中 大
阿诺拉以为这是命运的馈赠,辞去工作搬进豪宅,却在短短几天后遭遇现实的重击。
伊万的父母带着律师与保镖杀到纽约,以羞辱性手段逼迫她签署离婚协议。
电影前半段如同一场荒诞的浪漫喜剧,霓虹灯光与嘻哈配乐烘托出纸醉金迷的幻象;而随着俄罗斯富豪家族的介入,画面色调骤变,冷峻的镜头语言将阿诺拉从云端拽入泥潭。
《阿诺拉》最尖锐的讽刺,在于撕开“自由选择”的虚伪面纱。
导演用大量符号化的对比凸显 贫富差距 。
阿诺拉居住的廉价公寓紧邻轰鸣的铁轨,而伊万的豪宅中连马桶盖都镶着金边;脱衣舞俱乐部的经理将性工作美化为“自食其力”,富豪家族却将阿诺拉视为必须清除的“污点”。
更值得玩味的是,当阿诺拉试图以爱情对抗金钱时,她发现自己不过是这场游戏中的一枚棋子。
伊万的求婚源于药物作用下的冲动,而保镖对她的“拯救”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占有。
影片结尾,阿诺拉在破旧轿车中与保镖相拥而泣,这一幕没有 救赎 ,只有无尽的疲惫与妥协。
尽管奥斯卡将《阿诺拉》捧上神坛,舆论却呈现 两极分化 。
支持者盛赞其“以喜剧外壳包裹社会批判”,反对者则痛斥影片充满对性工作者的刻板想象与“厌女”倾向。
阿诺拉的角色塑造尤其引发讨论。她天真到相信嫖客的求婚,又在婚姻破裂后迅速投入保镖怀抱,这种“ 恋爱脑 ”设定被批评为男性导演对女性主体的矮化。
然而,也有观众认为,这正是影片的深刻之处。在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底层女性连“清醒”都是一种奢侈。-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