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4 | 來源: 中時新聞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國股市 | 字體: 小 中 大
在2025年“兩會”召開之際,中共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提出的“設立10萬億元人民幣股市平准基金”,並設定10年內帶動上證指數上漲至不低於5000點等建議引發資本市場廣泛關注,更沖上網絡熱搜。
劉漢元在提案中強調,當前經濟面臨通縮壓力,提振股市是啟動消費、擴大內需的關鍵著力點,建議設立規模達1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股市平准基金(Stabilization Fund),占A股總市值的10%左右,並設定明確目標,包含10年內帶動上證指數上漲至不低於5000點、年均增速錨定3%以上CPI預期。
他更解說,基金運作將由國家部委聯合成立的基金管理委員會主導,通過量化交易模型實現逆向操作——市場低迷時買入、過熱時賣出,最終在市場企穩後緩慢退出,以減少政策幹預對市場的扭曲效應。
據陸媒報道,這壹提議的背景與當前市場環境緊密相關。2024年9月人行首次公開提及“研究平准基金”後,市場對政策工具箱的期待持續升溫。大陸社科院報告也建議發行2兆元特別國債支持平准基金,通過配置藍籌股及ETF實現“低買高賣”的穩定功能。
對於平准基金的合理規模,清華大學伍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指出,國際慣例通常為股市總市值的2至6%。以當前A股約90萬億元市值計算,2萬億至5萬億元或是更現實的區間。他同時強調,資金來源需多元化,包括財政撥款、特別國債、外匯儲備及金融機構低息貸款等。
從國際案例看,平准基金的短期托底效果顯著:1998年香港外匯基金擊退國際空頭、2003年韓國股市穩定基金助推4年牛市,都驗證了“市場穩定器”功能。
盡管提案引發市場期待,但爭議也隨之而來,像是政策幹預邊界、退出機制透明度、潛在道德等。劉漢元建議中特別強調需建立“量化模型+資訊揭露”雙軌機制,包含入場前公布規模以穩定預期,操作標的和時點保密以避免套利,退出時則通過ETF轉換等工具減少沖擊。
示意圖(shutterstock)-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