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6 | 來源: 北大博雅講壇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亂世佳人》自1939年上映以來,迅速成為影史經典。
斯嘉麗的自私、虛榮和傲慢常常讓人捉摸不透,然而這位復雜的女性角色卻從未被遺忘,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形象愈加深入人心。
“飄”了八拾多年的“亂世佳人”,依然讓人難以忘懷。
是什麼讓斯嘉麗這位在情感上如此矛盾、行為上不乏缺陷的角色,依舊能夠在現代觀眾心中占據壹席之地?
著名女性文化研究學者海倫·泰勒在第壹次觀影時,也經歷了這樣復雜而矛盾的情感。為此,她在研究生涯中不斷探討這部電影的深層內涵,提出了許多些與眾不同的細讀視角。
壹、八拾多年過去了
今天的女性仍然深愛斯嘉麗?
八拾多年過去了,斯嘉麗這壹角色依然深深吸引著無數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即便她存在愛慕虛榮、任性自私等諸多缺點,這是為什麼呢?
海倫·泰勒指出,《亂世佳人》通過費雯·麗的精彩演繹,呈現出壹個充滿冷靜現實主義和女性在絕境中奮力進取的形象。
斯佳麗雖然在面對困境時堅持扞衛自己的尊嚴,表現出壹種近乎過度的自我意識,但這種性格特質反而為她的角色增添了幽默感,將她描繪成了壹個極具魅力的女性角色,既堅強又帶有自嘲的幽默。
斯嘉麗依次展現了美貌、丑陋、高貴、平凡,卻永遠是壹團不滅的火焰。
此外,《亂世佳人》對傳統性別角色進行了質疑與顛覆,斯佳麗和瑞特兩個角色都不願意接受自己作為美國南方男性和女性的傳統身份,贰人共同抵觸性別、階級和種族的規范。
斯佳麗展現了強烈的雄性野心,拒絕扮演典型的母親角色。瑞特則不受性別角色的束縛,展現了獨特的男性氣概,同時不放棄對家庭和社會秩序的挑戰。兩者的關系更像是對舊南方社會秩序的反叛,充滿了深刻的社會和性別觀念沖突。
作為壹部非傳統愛情故事,電影打破了多項角色和敘事的傳統。它不僅講述了壹段復雜的叁角戀,還探索了父母、愛人、朋友以及戰友之間的多種愛情。故事中的斯佳麗既要應對戰爭帶來的創傷,又要調整自己與家園的關系,最後才意識到對土地的真正熱愛。
在被舍曼將軍的軍隊焚毀的塔拉莊園,斯佳麗向天發誓“永遠不會再挨餓”。
於是我們看見,斯佳麗經歷了失去親人、愛情和家園的多重打擊,卻憑借著非凡的毅力與勇氣在困境中生存下來。電影通過斯佳麗的成長,講述了壹個女人怎樣努力適應新的社會秩序並應對戰爭帶來的創傷。
正如影片所揭示的那樣,“明天是另壹天”,斯佳麗以堅強的態度面對壹切不公,成為許多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心中不屈不撓的英雄形象。《亂世佳人》給予了她們莫大的勇氣,讓她們奮斗下去並且不必循規蹈矩。
贰、被奉為愛情經典
斯嘉麗和瑞特之間是真愛嗎?
在《亂世佳人》中,斯嘉麗和瑞特從壹開始的互相挑釁,到後來的愛情交織,展現了深刻的情感張力。
瑞特·巴特勒站在拾贰橡樹莊園樓梯下方的首次亮相
斯嘉麗壹開始對瑞特並沒有真心的愛,她的心依舊屬於阿希禮·韋爾克斯,盡管她對瑞特有著明顯的吸引力。兩人之間的情感充滿了誤解和反復,瑞特的自信與幽默以及對斯嘉麗的調侃不斷讓她對他產生依賴。
斯嘉麗對韋爾克斯窮追不舍的原因,在於他珍視塔拉莊園、堅守舊時美國南方的白人價值觀,並且與她分享對黃金時代的自人特權與無憂無慮的青春歲月的鄉愁之情,盡管他經常躊躇不決。
在斯佳麗被迫適應的戰後新世界裡,瑞特·巴特勒代表了壹種冷酷的現實主義,她認同了這種理念,並將這作為唯壹的生存之道。他擁有壹種富有感染力的幽默,這使他成為壹個魅力非凡的情人和相處。
隨著電影逐漸進入充滿戲劇性的最後幾場戲,斯佳麗和瑞特之間完美地保持住了壹種猶豫不決的性與情感張力。她瞬間清醒地意識到阿希禮對玫蘭妮的真愛以及她自己對瑞特的激情,但是這反襯出瑞特心腸變硬後的冷酷和日益積攢的怨恨。
影片的高潮便是瑞特的離去,讓觀眾感受到愛情的破裂,也揭示了兩人無法調和的內心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斯嘉麗的角色也充滿了成長和自我覺醒。她並非壹個傳統的愛情故事中的弱者或受害者,盡管她在愛情中的選擇常常反復無常,但她始終保持著堅強和勇氣。在瑞特離開之後,斯嘉麗並沒有沉淪,而是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重新振作,決定繼續前行。
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為她贏得了諸多觀眾的共鳴和喜愛。盡管影片的結局並沒有迎來大團圓結局,但斯嘉麗的覺醒和她對於未來的堅定信念給人帶來了壹線希望,這也成了影片最感人的部分之壹。
影片最後,斯嘉麗堅信“明天就是新的壹天”。
或許,《亂世佳人》之所以成為經典,正是因為它所展現的愛情不僅是甜美的,更充滿了現實的痛苦和成長的代價。通過斯嘉麗與瑞特之間的矛盾和不斷變化的關系,影片展現了愛情、犧牲、權力和人性的復雜交織。
叁、兼具“美感”與“真實”
《亂世佳人》是如何誕生的?
賽爾茲尼克作為制片人,對這部電影的誕生和成就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他極度關注電影中的每個細節,不斷在“美感”和“真實”之間找到平衡。
為了拍攝斯佳麗和卡琳采摘棉花的場景,他竟然等了壹個星期,直到有合適的日出光線;他還從佐治亞州專門運來紅土,制作出人物被戰爭磨礪後的真實感。
斯佳麗的兩個妹妹卡麗恩和蘇埃倫正在采摘棉花。
《亂世佳人》在1938年12月10日開機,就拍攝了史上最具戲劇性、前所未見的銀幕火災場面。
除此之外,他在服裝設計上也投入巨大心血,當斯佳麗回到被毀掉的塔拉莊園時,他堅持要求准備15套不同的戲服來充分表現這件衣服在不同階段的磨損狀態。這些細節不僅展現了人物性格,還強化了敘事功能。
影片對彩色攝影術的多種運用也令人格外印象深刻。最初,明艷的色彩出現在野餐會和義賣會場景,接著轉向軍隊制服的暗淡褐色和傷員的髒奶油色,再到無家可歸者的磨損衣物。
左圖:拾贰橡樹野餐會上的斯佳麗被青年才俊們圍繞著,殊不知他們即將被內戰奪去生命;右圖:斯佳麗在亞特蘭大臨時醫院外的屍體和將死之人的軀體之間穿行。
最後,色調回歸生機勃勃的重建階段,展現出富麗堂皇的婚房和色彩斑斕的衣櫥。通過這種色彩變化,影片有效傳遞了情感的波動和時代的變化。
值得壹提的還有,影片過大量運用門廊、樓梯和其他空間來體現角色的內心變化和生活狀態。這些空間象征性地連接了不同的主題,如日夜交替、理智與激情、社會關系與性欲望等。
例如,斯佳麗與瑞特的第壹次相遇發生在樓梯上,而樓梯在後續多次出現,見證了他們關系的波動與情感的沖突。
在拾贰橡樹的野餐會上,斯佳麗爬上樓梯觀察瑞特·巴特勒。
通過對細節的執著,賽爾茲尼克成就了《亂世佳人》的傳奇,既打造了壹部震撼人心的電影,也讓它成為了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壹。
你看過這部享譽世界的經典影片?
分享你的獨家觀影感受和體會
2位優秀留言讀者將獲贈此書先睹為快
亂世佳人
[英]海倫·泰勒[Helen Taylor] 著, 李思雪 譯
壹部享譽世界的經典影片
壹部蕩氣回腸的史詩傑作
通過對影片的細致分析
發掘其中暗含的勃勃雄心
-End-
觀點資料來源:《亂世佳人》
轉載及合作請發郵件:scb01@pup.cn
▼點擊名片 ?標關注我們▼
如果你也深愛斯嘉麗-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