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6 | 来源: 返朴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那些滞留在体内的微塑料,显然更加值得关注。
席北斗团队进一步揭示,微塑料堵塞了大脑血管之后会对小鼠造成怎样的影响。研究人员使用Y型迷宫测试来评估小鼠的行为,发现喝过微塑料水的小鼠不仅空间记忆能力显着下降,进一步实验还表明它们的运动协调能力以及耐力也纷纷下降。另外,微塑料可诱导小鼠体重减轻,可能是由于运动能力的变化也改变了它们的进食行为。
作者随后强调,虽然不清楚在小鼠体内观察到的现象是否在人类大脑中出现同样的情况,因为人类大脑内血管、血容量都更大,流速也更快,但是,“增加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投入紧迫且必要,以充分了解人类血液中微塑料带来的健康风险。”[15]
其实,目前微塑料对人体器官和健康影响的研究在逐渐深入中,不过鉴于人体实验涉及的生命安全和伦理问题,科学家们通常使用与人类具有生理相关性的小鼠模型展开研究,此外也尝试着运用人体细胞核体外器官模型。
2023年12月,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徐明恺研究员团队在《国际环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期刊上发表研究[16],报告给小鼠灌胃输入聚苯乙烯微纳米塑料,并持续28天观察小鼠的肠道系统,结果发现肠道内积累的微纳米塑料导致肠道内潜在致病菌丰度的显着增加,有益菌丰度显着降低,并干扰了肠道菌的短链脂肪酸代谢特征。此外,还可诱发肠道炎症,破坏肠道屏障功能,干扰免疫功能。这样的恶劣情况足以引起人们的警惕心。
而2024年3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17]表示,在接受心脏手术的约250名患者中,有近60%的人主动脉中存在微塑料或微纳米塑料;与没有塑料积累的人相比,前者在手术后三年内心脏病发作、中风或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4.5倍。同年11月,宁夏医科大学团队在《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期刊上发表论文[18]强调,高温加速塑料容器中微塑料颗粒释放出来,其有害的化学物质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引发全身炎症和氧化应激,进而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
的确,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微塑料颗粒还可能与人类癌症[19]、肾脏疾病[20]、生育问题[21]、甚至阿尔茨海默病[22]有关。不过必须指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微塑料直接导致人类疾病,数据主要显示两者之间存在联系。
除了微塑料,科学家还担忧更加微小的塑料颗粒——纳米塑料,即直径小于1微米的颗粒——在体内的情况。一些数据表明[23],根据摄入途径,许多尺寸大于纳米塑料的颗粒会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但纳米塑料可能会进入细胞内,而身体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消化和排出机制。
不同尺寸的塑料碎片,从微塑料到纳米塑料 | 图源:S. Primpke et al. Appl. Spectrosc. 74, 1012–1047 (2020)
如今,微塑料污染早已无处不在,我们已无法视而不见,科学家们现在与时间赛跑,研发出各种新方法成像、追踪、分析、检测并确定微塑料对人类健康方方面面的影响。前述新墨西哥大学教授Campen在接受《自然》采访时就发自内心地表示:“我们想在这方面做更多的研究,但一想到我找到答案之前,我大脑中的微塑料浓度会增加几个百分点,内心就不寒而栗。”-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