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6 | 來源: 返樸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那些滯留在體內的微塑料,顯然更加值得關注。
席北斗團隊進壹步揭示,微塑料堵塞了大腦血管之後會對小鼠造成怎樣的影響。研究人員使用Y型迷宮測試來評估小鼠的行為,發現喝過微塑料水的小鼠不僅空間記憶能力顯著下降,進壹步實驗還表明它們的運動協調能力以及耐力也紛紛下降。另外,微塑料可誘導小鼠體重減輕,可能是由於運動能力的變化也改變了它們的進食行為。
作者隨後強調,雖然不清楚在小鼠體內觀察到的現象是否在人類大腦中出現同樣的情況,因為人類大腦內血管、血容量都更大,流速也更快,但是,“增加對這壹研究領域的投入緊迫且必要,以充分了解人類血液中微塑料帶來的健康風險。”[15]
其實,目前微塑料對人體器官和健康影響的研究在逐漸深入中,不過鑒於人體實驗涉及的生命安全和倫理問題,科學家們通常使用與人類具有生理相關性的小鼠模型展開研究,此外也嘗試著運用人體細胞核體外器官模型。
2023年12月,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的徐明愷研究員團隊在《國際環境》(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期刊上發表研究[16],報告給小鼠灌胃輸入聚苯乙烯微納米塑料,並持續28天觀察小鼠的腸道系統,結果發現腸道內積累的微納米塑料導致腸道內潛在致病菌豐度的顯著增加,有益菌豐度顯著降低,並幹擾了腸道菌的短鏈脂肪酸代謝特征。此外,還可誘發腸道炎症,破壞腸道屏障功能,幹擾免疫功能。這樣的惡劣情況足以引起人們的警惕心。
而2024年3月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壹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報告[17]表示,在接受心髒手術的約250名患者中,有近60%的人主動脈中存在微塑料或微納米塑料;與沒有塑料積累的人相比,前者在手術後叁年內心髒病發作、中風或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4.5倍。同年11月,寧夏醫科大學團隊在《生態毒理學與環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期刊上發表論文[18]強調,高溫加速塑料容器中微塑料顆粒釋放出來,其有害的化學物質可能通過改變腸道菌群,引發全身炎症和氧化應激,進而增加心力衰竭的風險。
的確,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微塑料顆粒還可能與人類癌症[19]、腎髒疾病[20]、生育問題[21]、甚至阿爾茨海默病[22]有關。不過必須指出,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微塑料直接導致人類疾病,數據主要顯示兩者之間存在聯系。
除了微塑料,科學家還擔憂更加微小的塑料顆粒——納米塑料,即直徑小於1微米的顆粒——在體內的情況。壹些數據表明[23],根據攝入途徑,許多尺寸大於納米塑料的顆粒會通過消化系統,排出體外,但納米塑料可能會進入細胞內,而身體還沒有建立相應的消化和排出機制。
不同尺寸的塑料碎片,從微塑料到納米塑料 | 圖源:S. Primpke et al. Appl. Spectrosc. 74, 1012–1047 (2020)
如今,微塑料污染早已無處不在,我們已無法視而不見,科學家們現在與時間賽跑,研發出各種新方法成像、追蹤、分析、檢測並確定微塑料對人類健康方方面面的影響。前述新墨西哥大學教授Campen在接受《自然》采訪時就發自內心地表示:“我們想在這方面做更多的研究,但壹想到我找到答案之前,我大腦中的微塑料濃度會增加幾個百分點,內心就不寒而栗。”-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