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7 | 来源: 茉莉聊聊天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分辨知识的真假需要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对知识的重要性排序。
AI可以为你提供信息,但只有你自己才能判断哪些对你来说真正重要,哪些对你真正有用。一旦我们接受AI的排序,它就不再是我们的工具,而可能成为他人操控我们的媒介。如果所有人都不加思考地相信它,它甚至不再是人类的助手,而会变成人类的主宰。
因此,这个时代真正考验的是我们从海量信息中筛选、辨别和排序的能力,它只能通过踏踏实实的学习来获得。
以新闻学为例,我们学习的核心是什么?是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能够选取那些既有公众兴趣价值,又与人们生活相关的新闻事实。虽然一些简单、程式化的部分可以交给AI完成,但对于那些需要同时考虑传播价值和新闻伦理、兼顾细节和全局的复杂报道,你的判断力和价值观最终将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记者。
不要放弃思考过程
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那么简单,它其实是在塑造我们的大脑。
想想看,当一个孩子冥思苦想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他的大脑正在建立独特的神经连接。这不是为了背公式,而是在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这种生物层面的改变,AI可替代不了。就像你看再多健身视频也练不出肌肉,还得亲自练习。
学习过程中的那些情感也很重要。那种卡住了、突然开窍、最后成功的感觉,正是在锻炼我们的心理韧性。
一个从没经历过学习挫折的孩子,将来如何应对生活中更残酷的挑战?
还有身份认同的形成。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难题时,他不仅获得了解决方案,更在潜意识中构建了“我是能够克服困难的人”这一核心身份。这种自我认知的形成对人生轨迹的影响远超知识本身,它决定了一个人面对未知时的基本姿态——是退缩逃避还是迎难而上。
詹青云曾说:“我们长大后都明白了,西游记其实是佛祖精心安排的一场大戏。所有的神仙妖魔都是配合他演出的角色,九九八十一难都是设计好的,每一难都恰到好处,总能逢凶化吉。
那么问题来了:佛祖为什么不能直接把那堆经书砸到唐僧头上呢?毕竟这些经书完全可以直接运输,可以轻松共享。
但取经的路却是不能共享的。
真正让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那些经书本身,而是那条充满磨难的取经路。”
古诗、英语还有必要?
再具体一点,因为AI可以翻译语言、背诵诗词,许多人认为传统学习方式和死记硬背已不重要,应彻底转向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我觉得,传统学习依然必要,只是需要考虑这类知识的比重。当孩子记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他们不只是记住了文字,而是获得了一种表达方式、一种思维模式和文化的传承。“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林黛玉让香菱学诗也是从背诗开始,少了这个过程你就无法创造出好的作品,你甚至无法甄别好的作品,无法具备审美能力。这些语言结构会影响思维方式和创造力,AI不能替代这种内化过程。
学英语同理,AI可提供“信、雅、达”的翻译和同声传译,却无法让你在面对问题时下意识地用英语思维来理解和解决问题、无法让你准确理解一个外国人结合表情、语气的复杂表达,以及其中可能包含的言外之意。
一个英文本身很好的人阅读英文专业书籍,和完全不懂的人借助AI翻译阅读的感觉是不同的,前者能敏锐感知专业文本中的细微语气、术语精确含义和隐含知识结构,这种细微之处的差别,反而是未来社会决胜的关键。
难以逾越的鸿沟
未来世界终将分化成两类人。一类是AI的主人,学习者。他们了解AI的原理与局限,将其视为思维的延伸而非替代。他们从小学习如何思考,经历思维的挣扎与突破,培养了解决问题的韧性和创造力。
第二类是不学习的AI的奴隶,他们被动接受AI投喂,对其背后机制一无所知。他们习惯了有问题就问AI,却不知道如何评估AI给出的答案是否可靠。他们的思维被AI的算法所塑造,却浑然不知自己正沦为“无能儿”,还自以为掌握了高效学习的秘诀。-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