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3-07 | News by: 箫十三郞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丁元英对于面馆老板和广场上的男女同样选择不争辩,因为这种争论的成本太高,收益太低。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在为这些小事斤斤计较,通常这样的人不会有什么大成就。
丁元英第四次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是叶逢流三人。叶逢流告诉丁元英他们打算退出格律诗公司,丁元英没有提前透露他的计划,也没有尝试留下他们,因为他知道,即使说了叶逢流也不会信任他,他们即便暂时摆脱了困境,最终还是会因为认识水平有限,从岸上再次跌入海中。
第二,“等靠要”只会导致弱势,而奋斗不止才能体现强势文化的真谛。
王庙村尽管很贫穷,却有座华丽的教堂,村民们希望通过祈祷来寻求心灵的安慰,这正是他们贫穷的根本原因。
财富永远不会凭空掉下来,你需要伸出双手去争取、去争夺。叶逢流通过芮小丹接近丁元英,并非因为对音响技术的热爱,而是希望丁元英能帮他们一把。
他们接近丁元英不是为了学习他的思维方式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希望借助所谓的人脉关系上位。丁元英确实提供了机会,但不是你本来就无法掌握的东西,即使给了你也难以真正拥有。
最终这三人只是匆匆窥见井边的景象,又落了下去。在这个世界上,钱财、爱情,甚至包括知识都可能被强行夺去,但唯一不可被夺走的是智慧。
智慧来自于知识、经验和思考的综合,知识和经验相对容易获得,真正难的是深思。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终其一生学习却依旧无用,因为他们仅有知识,缺乏经验和思考,更别说融合这些元素了。
这类人属于弱势文化,期望仅凭书本上的东西就能获得智慧无异于痴人说梦。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一条捷径,但许多人却在这条路上徘徊终未有所得。
而那些书读的不多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将书本知识与个人生活经历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分析、锤炼并整合,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
这样的人,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社会都能大有作为。知识不仅能从书本获得,与人交流、阅读报纸、吸收信息、从工作中总结经验,这些都是知识的来源。
正如《天道》一直强调的道理,如果不是你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觉悟得到的,那些东西迟早会溜走。
简而言之,叶逢流就是弱势文化的典型,因为他们本质上还停留在 “等靠要” 的阶段,而萧亚文则是强势文化的代表,他追求丁元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因为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才真正属于自己。
像萧亚文这样的人,即便没有格律诗,迟早也能在职场上取得巨大成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