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8 | 来源: 自由亚洲电台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高新夜话中南海:3月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本年度例会的会议主席团名单公布,眼尖的与会记者们立刻发现两名军工系统出身的本届全国人大常委,去年都是主席团成员的前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和前中核集团总工程师罗都已经都不在名单上。两人也没有出席6日当天的人大会议开幕式。
其实,许达哲“失踪”已经不是新闻。大外宣香港《星岛日报》去年就以《军工系|前湖南书记许达哲 连续两度缺席人大常委会会议》为题报道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前天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昨天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新闻联播画面显示,全国人大常委、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旁边位置悬空,不见许达哲。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11月初在京召开,许达哲也缺席。
所以说,连续三次缺席会议,应该是实锤了京城内早已有的许达哲“也已经被查”的传闻。
1956年9月出生的许达哲祖籍湖南浏阳,生于南昌,父母都是当年的南昌洪都飞机制造厂的职工。
1975年,高中毕业后的许达哲下乡插队,1977年底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首次考试,被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录取。本科毕业前,许达哲加入中共,并考取了本校的硕士研究生。
笔者看到有的自媒体把许达哲说成是哈军工出身,其实是把哈工大的名字和曾经的哈军工混为一谈了。
许达哲毕业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HIT)”,坐落于哈尔滨市,现在是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重点大学,前身是俄国人于1920年在哈尔滨开设的中俄工业学校,是当年沙俄侵略中国的产物。该校1949年才被移交给新成立的中共政权。而在此之前的29年历史里,这所学校的教学都全部使用俄语或者日语,就是不能用汉语。
1951年,哈工大被中共政权确定为高等教育学习苏联经验的两所院校之一(另一所为中国人民大学)。
而“哈军工”则是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名字。它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为校址选在哈尔滨,所以就又称之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当年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毕业生,最有名的就是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以及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
1966年,文革爆发,哈军工被迫退出军队序列,并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这可能就是有人把它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弄混的原因之一。
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前哈军工)遭到肢解,日后衍生出了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数所军事院校和“民校”。总之是“哈军工”已经成了历史名词。
不过呢,许达哲求学的哈工大和曾经的哈军工也曾经有过短暂的“联姻”。
1970年,哈工大部分专业与原哈军工的二系合并搬迁重庆,建立重庆工业大学,不过这个重庆工业大学还没有招生就又奉命撤消,其中的哈工大部分回归哈尔滨原校址,原哈军工二系部分则南下长沙,成为现今的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
笔者在这里为哈工大多费了一些笔墨,是因为这所学校对中共军工系统的航天部门非常重要,像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胡世祥,绕月探测总指挥栾恩杰,“KM6载人航天器空间环境试验设备”工程总设计师黄本诚等,都出自该校。
另外,许达哲在哈工大里完成硕士学业的次年,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考入这所学校读博,日后还当过这所学校的副校长。-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