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8 | 来源: 自由亚洲电台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还有,本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国务院副总理刘国忠也是这所哈工大的研究生出身。此人是华东工程学院(今南京理工大学)炮弹系触发引信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本科生。本科毕业后自愿回到黑龙江家乡,在哈尔滨建成机械厂当干部。该厂是航空武器的研发和生产厂。在该厂工作三年后,李国忠和马兴瑞同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研究生。强调一句,此二人当时读的都是全日制研究生。
刘国忠当时报考的是哈工大金属材料及工艺系压力加工专业。入校一年后加入中共。
在金属材料及工艺系花了三年时间取得硕士学位后,刘国忠又在该校的管理学院系统工程专业学了两年,毕业后便再没有回到军工系统。
当时的马兴瑞是师从刚刚卸任校长职务的黄文虎,其博士学位是1988年3月获授的。此前两个月他刚刚加入了中共。
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的马兴瑞1993年升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工程与力学系主任,1995年升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副院长,1996年升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但副校长当了几个月便被调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任副院长(正司局级)、党委委员,排名在也是刚刚当上该院副院长的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兼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之前。袁氏此前的职务是五院院长助理、神舟一号飞船系统常务副总指挥。
马兴瑞在五院与袁家军共事3年,于1999年升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而袁家军则继续留在五院,并于2003年初升任五院院长和党委副书记。期间还担任了神舟二号至五号飞船系统的总指挥。
再继续说许达哲。从1984年春在哈工大完成硕士学业之后,许达哲就一直效命于中共航天系统,先是被分配进当时的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从设计员一步步晋升,花了11年时间于1985晋升为该院副院长,享受正厅级待遇。1999年5月开始,他又兼任了火箭总装厂厂长。2000年1月,升任院长,党委副书记。
2001年11月,许达哲又被提拔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排名在已经担任了两年时间副总经理的马兴瑞之后。
这里解释一下,无论是中国航天科技还是航天科工集团,从体量上讲都属于巨型国企。单说中国航天科技,它的员工总数达17万之多,集团下辖1个创新院、8个研究院、9家专业公司及6家直属单位,另外还拥有1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航天科工的体量也一点都不比“同行”小。
而且这两个集团下辖的那么多的研究院(二级单位)里,各自又都下辖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研究所(三级单位)。
就以许达哲起家的第一研究院,也就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例,它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是中共政权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
这个研究院下辖8个研究所,另外还有众多公司以及三个产品基地和一个综合基地,在编人员超过3万。
正因为集团体量巨大,从属机构又一个比一个重要,所以中组部和中编办多年前就给这个航天科技集团和另外一个同样体量巨大的航天科工集团的下级单位实行“干部高配”。
这两个集团都是副部级国企,其领导班子中只有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和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是副部长级,副总经理们及中纪委驻集团纪检组长都是正厅级。
但是,这两个集团下属的二级院的院长和党委书记也都是正厅级。这和中共国务院系统的一些部委管理的副部级的国家局(以下简称国家局)可就大不一样了。
根据中组部和中编办的相关规定,除非是历史遗留或者特殊原因造成,正常情况下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的下设机构虽然也和普通部委一样都称之为司,不过国家局下设的“司”的一把手虽然也被称之为“司长”,但只享受副厅级,也就是副司局级待遇。副司长则只享受正处级待遇。
相比于同是副部级的国家局,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在干部级别上更特殊的是,不但它们下属的研究院(二级单位)的院长和党委书记都被明确为正厅级,这些研究院下属的研究所(三级单位)的所长和党委书记,也同样都享受正厅级待遇。
而因为研究院的副院长基本上都是从下辖的研究所所长位置上递升上去的,等于是研究院(二级单位)的正职副职都是正厅级。至于许达哲当时担任副院长时也享受正厅级是什么原因,笔者也没搞清楚,因为他在此之前只担任过15研究所的副所长和民用开发部的副部长。`
由此可以看出航天科技与航天科工在中共组织体系内的地位是多么的特殊。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大集团里走出了好几个“党和国家领导人“。除了马兴瑞,袁家军,还有一个现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张庆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