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9 | 来源: 最爱历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温废了唐哀帝,建立后梁政权,五代十国并立时代正式开启。
与此同时,距洛阳大约千里之外的凤翔(今属陕西宝鸡),也在举办一场登基大典。
这个登基的人,只称王,不称帝。但为了显示该政权的合法性,称王者在登基当天便册皇后,立百官。
随后,一个独立于五代十国体系之外的秦歧政权正式亮相。
称王者,是大唐最后一位秦王李茂贞。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李茂贞一直是大唐的忠臣。
那会儿,他还叫宋文通,是凤翔节度使郑畋手下博野军的一个小队正(队正是唐朝府兵制下的一种职务,每队领150人)。
若非后来的黄巢起义,宋文通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实现草根逆袭。
乾符二年(875年),因长期的天灾人祸,黄巢起义爆发。农民起义军在黄巢的带领下,先后攻破了洛阳和长安。唐僖宗闻讯,赶紧收拾包袱,随田公公南下逃亡。
唐僖宗刚离开长安,凤翔节度使郑畋就带着人前去接驾,想尽一切办法,要求在陛下身边伺候。
或许是考虑到凤翔离长安较近,赶着逃命的唐僖宗不愿留下来。但为了稳定军心,他还是给郑畋打了鸡血,赐其“便宜从事”之权,要他带着凤翔镇“东扦贼锋,西抚诸蕃,纠合邻道,勉建大勋”。
郑畋不是傻子,这种送命的活儿,怎能亲自上阵呢?可陛下圣旨已下,公然违抗不大好,况且皇帝还赐给他相当于钦差的大权。自己不想干,找人顶替就好啦。于是,一块烫手山芋被分到了宋文通手里。
▲黄巢起义。图源:网络
在各路藩镇讨逆大军的攻势下,黄巢日子也不好过。为了给长安解围,黄巢让起义军二号人物尚让带着五万大军进攻凤翔,准备先期拿下这个军事战略重镇。
150人VS五万人,双方力量的悬殊,让人一眼就看出宋文通的窘境。
可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郑畋同时安排手下大将李昌言带着几千精锐埋伏在各处要害,把守高点,“虚立旗帜,延袤数里,距贼十余里,伐鼓而阵”。
原来,郑畋是把宋文通当做诱敌深入的诱饵了。
眼见自己毫无退路,宋文通只能破釜沉舟,孤注一掷。
据后来出土的李茂贞墓志铭记载,当时宋文通对敌“恩极投醪,谋深减灶”。有理由相信,他大约参照了孙膑当年打庞涓的路数,靠着百十来号人,硬着头皮将尚让引入了李昌言居高临下的包围圈。-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