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9 | 来源: 最爱历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大散关古战场。图源:图虫创意授权
随后,朱玫命部将王行瑜到前线“收人头”。
鉴于此前宋文通的彪炳战绩,唐僖宗点名让他统兵去立功。在大唐峰(今陕西略阳县东南)前,宋文通再次战神附体,将匆匆赶来的王行瑜部打得大败而归。
王行瑜始终搞不定宋文通,受到朱玫责难,心有怨气。在唐僖宗开出高官厚禄的诱惑下,王行瑜直接宰了朱玫,平息了叛乱。
追叙前功,“起义将领”王行瑜自然要拿大头,做了静难军节度使。而唐僖宗也很讲信用,称平叛功臣宋文通“扈跸山南,论功第一”,拜为武定军节度使,并管洋、蓬、璧等州军事。
唐僖宗还给宋文通赐名“李茂贞”,字“正臣”,以彰其功。
由此,年仅31岁的宋文通在基层混迹多年后,终于修成正果,成为大唐“国姓爷”,开启后半生的巅峰之路。
既然做了手握重兵的大唐“战区司令”,李茂贞的活法就不能像以前宋文通那样按部就班了。
在那个鸡犬不宁的乱世,手握重兵如果没有一处合适的根据地,也是很难安身立命的。于是,这个御赐的“正臣”,也逐渐走上了对抗朝廷的道路。
光启三年(887年),避难多时的唐僖宗准备启程返回长安。时任凤翔节度使的李昌符突然跳出来拦截,称长安的宫室已在战乱中焚毁,希望唐僖宗待在凤翔不要启程。
▲唐僖宗李儇。图源:影视截图
李昌符担心,皇帝返京后,可能会对他秋后算账。
眼见大唐天子的威权遭受臣下的藐视,唐僖宗决定不再沉默。他祭出了手中最后一张王牌:任命李茂贞为陇州招讨使,全力剿灭李昌符。
李茂贞没有稍作迟疑,拼尽了全力,在宰相杜让能的协助下,顺利打赢李昌符。李昌符在武定军的猛烈攻势下,步了朱玫的后尘,被部下陇州刺史薛知筹所杀,并夷其族。
消息传来,唐僖宗高兴异常,亲自晋升李茂贞为凤翔、陇右两镇节度使。他以为,只要有李茂贞的庇护,就可以高枕无忧,继续过着从前快乐的日子。
可老天爷并没打算让这个落难天子,返回长安后有更多的时间歇息。就在顺利回家后数月,年仅27岁的唐僖宗便病逝了。临终前,他将皇位传给弟弟李晔,是为唐昭宗。
唐昭宗的即位,并没有给苟延残喘的唐朝带来多大的希望。除了一些势力较弱的藩镇起兵造反外,唐王朝的两大藩镇节度使——朱温和李克用也在各自的地盘上扩大影响力,准备随时进入长安,掳走皇帝。-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