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9 | 来源: 最爱历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而在唐中央朝廷内,宦官势力仍此起彼伏。在田令孜之后,辅佐唐昭宗上位的杨复恭又在朝中耀武扬威,擅杀大臣。
时局种种不稳,令李茂贞一时难以轻举妄动。凭借凤翔西靠六盘山,南临大散关,兼有秦岭之险、渭水之便的先天优势,他在凤翔地区搞起了大型基建。与此同时,他在辖区内大肆招揽能人志士,并将凤翔镇所属的秦州(今甘肃天水)、陇州等进行统一的加固翻修。之后,他又带人把连接西北、川蜀、关中诸地的回中道、陇山道、陈仓道等一一疏通,使小小的凤翔镇成为了四方贸易的交通枢纽。
▲元和方镇图。图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经过多年经营,李茂贞势力全盛时波及四道十五镇四十余州,地域囊括今陕西大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四川北部,成了大唐西北方首屈一指的边镇。
打天下虽易,但守天下难。很快,受唐昭宗影响,李茂贞的“好运”逐渐终结。
由于唐昭宗急于掌权,直接激化了宦官集团与皇帝间长期的尖锐矛盾。在杨复恭的调度下,包括时任兴元节度使的杨守亮等“杨家班”子弟纷纷起兵造反,大唐帝国再度陷入崩塌危机之中。
参与平叛工作,一向是李茂贞积极表现的机会,这次也不例外。
由于兴元(今陕西汉中)地处关中和巴蜀之间,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还没等李茂贞出兵,东川节度使顾彦辉和西川节度使王建就来抢地盘。眼见自己即将错失抢地时机,李茂贞干脆一纸诉状打到朝廷,上书乞加自己为山南西道招讨使。
李茂贞以为,凭借自己过往的战功,朝廷大概率会认真考虑他的提请。可事与愿违,唐昭宗大概看出李茂贞动了歪心思,“诏书久托不下”。
尽管没有诏令,但自古以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实力雄厚的李茂贞丝毫不担心长安朝廷秋后算账,毅然发兵攻打兴元。从凤翔出兵,穿过大散关即可到达兴元,因此,李茂贞的部队居然赶在王建之前,抢先一步打进了兴元,铲除了杨氏父子。
另一边,得知李茂贞擅自出兵攻打兴元,唐昭宗也预感到自己可能又养了只“白眼狼”。然而,此时的他,却无能为力。
面对李茂贞,唐昭宗只能用刚挣回的一点皇权对其发号施令。他警告李茂贞,不要有不臣之心,赶紧退回凤翔。否则,要他好看!
来自长安方面的警告,对李茂贞根本不起作用。实力接连的扩大,让李茂贞逐渐看清楚了一个事实:皇帝谁做都可以,只要他姓李!
所以,在那之后,李茂贞直接给朝廷整了封“最后通牒”。
在这封奏折里,李茂贞话里话外都在嘲笑唐昭宗忝为人君。身为皇帝,“尊极九州,却不能戮(杨)复恭之一竖”。作为唐僖宗的接班人,治国“但观强弱,不计是非”,藩镇势弱则用国法约束,藩镇势强则想尽一切办法笼络他们为己所用。这样的皇帝当着有什么意思?-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