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9 | 来源: 外滩教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清源(右一)与班主任、艺术史同学合影
清源十分坚定地追寻自己内心的热爱,大学期间一直在为进入艺术领域做准备。
他发现,想要进入这一领域工作,第一步就是积攒人脉,从前辈那里汲取经验。
这一点,哥大的地理位置有得天独厚的机会。学校位于曼哈顿,附近就坐落着各大博物馆、艺术馆和数不清的画廊。因此,他会用心关注各大艺术机构举办的沙龙和晚宴,尽可能为自己提供接触艺术界人士的机会。
此外,他还发挥自己的写作强项,大二开始就坚持每天写作4小时,不间断地向各大艺术杂志投稿。
哥大通识教育的读写任务,本来就非常繁重,动辄上百页的阅读材料,让很多留学生望而生畏。清源选择的几门课,不仅有当代艺术、艺术史,还有政治、历史等课程,哪怕对于英文母语学生来说,也极具挑战。
无数个日日夜夜,清源一头扎进了浩如烟海的文献里。为完成论文,他有一段时间,每天只睡3个小时。“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硬啃。”
回首那段日子,虽然很辛苦,但他也很庆幸,能在大学四年里接触到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领域的重要思想,以小而精的研讨会形式,学习了解不同的视角和多元化观点,培养思辨能力。
这些训练,都为他的写作,打下扎实的根基,他的毕业论文还得了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文章,开始陆续在各大艺术杂志上发表。作为一位非母语写作者,他通过大量读写训练,磨练出了非常地道的英文表达和深刻的洞察。
清源在很多艺术网站上都有自己的专栏
一些艺术界人士看了他的文章后,会主动和他邮件联系,表达合作意愿。这些文章,也成了他进入艺术社交圈的入场券。-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