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10 | 来源: 黑噪音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国家统计局3月9日公布,2025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7%,环比下降0.2%。
1—2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
这说明,消费依然不振。
CPI数据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降幅确实有点出乎意料的高。
2月CPI同比降0.7%,是自2024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按年下降,也是13个月后再次萎缩,跌幅大于经济师们的普遍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个细节:
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等波动性商品计算的2月中国核心CPI,也出现自2021年1月以来再次下降,降幅为0.1%,是15年来第二次出现收缩。
还有另外一个关键数据:
2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2%,1月为下降2.3%;环比方面则是下降0.1%,1月为下降0.2%。
不过,2月PPI是半年来最小降幅。然而这仍比市场预期的下滑2.1%更大,意味着工厂自2022年9月开始以来、已持续近两年半处于收缩。
国家统计局解读为:2月CPI和PPI双双下降,主要是受春节错月、假期和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
但是也要注意到,CPI的波动每年都会随着春节而产生变化,但为什么今年出现了各种创纪录式的下滑呢?这说明剔除春节影响,CPI的降幅还是不正常的。
尤其是核心CPI,不包括能源与食品的波动,但出现了15年来第二次收缩。
而且,经济师们的预测普遍都已经估计到了春节影响,但低于预期就说明,情况比想象的要差。
为什么说这两个数据很关键?因为CPI代表着中国的消费状况,CPI的大幅下滑意味着消费不振的情况在加剧,通缩风险依然严峻。
PPI则代表着中国的产业命脉——制造业的情况。尽管本次PPI数据降幅已经收缩,但作为中国最核心、最重要的产业象征,它的数据依然处于冰冷的区间,这就意味着制造业仍然处于很难受的一个状态。
在此前的预计中,2025开年的经济数据可能会好转。
这是因为,家电以旧换新等提振消费的举措可能会产生正面影响,开年以来股市的上涨也可能给经济带来一些利好。
但事实已经证明,通缩风险依然高企,提振消费的任务依然很艰巨;同时,制造业的不景气也依然延续,能否复苏还需要打上问号。-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