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10 | 来源: 看中国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毛泽东 | 字体: 小 中 大
三要。要响应,要表扬,要报好消息。
三阶。1、上意①(或②群意,无上时)2、查情况3、出主意,勿倒行逆施。
三宝。化学、一是多(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量之调整及质增删)。
方法论
辩逻③——分为二(多分二派)。
形逻④——不见多(树立一论点,马义好几个论点,如刘之共修,毛之古田会议)即,一多二、三、四。
注:
1、这是叶群记录的林彪谈话。时间应为六十年代初。
2、①“上意”,上级意图,最高领导人意图。②“群意”,群众意见要求。③“辩逻”,辩证逻辑。④“形逻”,形式逻辑。
笔记五:把“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杀人”低挂于卧室
原文:
亚里士多德合理我们注意:1、站在左的方面;2、大胆反极左思潮;3、坚反右倾(后退的);4、团结大多数立场模糊,认识错误的;5、瓦解间接同盟军;6、韬晦(韬光养晦,编者注)。
注:1、这是叶群记录的林彪谈话要点。据原编者说明,收在《一0一笔记》中。时间约为七十年代初。
2、据“批林批孔材料小组”以林彪笔记汇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林彪在‘韬晦’二字下面以‘操(曹操,编者注)之论英雄,胸有大志,腹有良谋’和‘范蠡’两行字做注解。”这是两个韬光养晦、明哲保身的著名典故——《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描述:刘备寄寓于曹操处,二人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称当今英雄曹唯操与刘备两人而已,刘备闻言大惊,匙箸落地,适值雷声大作,刘备乃从容俯首拾箸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以雷声掩饰了自己的失态。《三国演义》遂以“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一诗赞刘备应变迅速,保身有术。《林彪与孔孟之道》一书又说:“林彪把这首诗的‘趋身’二字改为‘栖身’,写成条幅,低挂在卧室,是别有用心的。‘趋’是走去的意思,‘栖’是居住的意思。原诗的‘勉从虎穴暂趋身’是指刘备勉强到曹操的丞相府去走一遭。林彪改成‘勉从虎穴哲栖身’,就变成了勉强在虎穴里住一段时间,这跟刘备当时的情况已完全不同了。”可见,林彪多次把刘备比作自己,把毛泽东比作曹操。
笔记六:研习儒、道、康德、马列等各家思想,赞赏“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原文:
应以马、列、毛处理黑①、费②的态度对待中国古哲学思想,中国文化之来源。
儒家(赏家、重于赏)——历唯——人的关系(上中下)
德、仁义、忠恕
来源于礼记、四书、古文诗词按其属性集合之。
道家(既赏又罚,二者共同)——辩法(对统③)——来源于易经、老子;法家(罚家也,重于法)——对事赏罚严明。二者应对立统一,分对象:上,赏(决策、纪律、待人);中,又赏又罚;敌坏,罚。马列思想也有三个来源。赫④、康德、黑格尔(外国的老子),费应按照主席指示大胆去粗取精,利用之不用处——像死狗一样扔掉;有用处——精选之,如马恩列毛对过去思想文化所作的总结。办事——唯物论(法);说理——辩证法(道);人事关系——历唯(儒)。
注:
1、这是叶群记录的林彪谈话要点。时间不明。
2、①黑格尔;②费尔巴哈;③对立统一;④赫拉克利特
3、“批林批孔小组”在《林彪与孔孟之道》一书中披露:林彪曾为他的“死党”写“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条幅。“批林批孔小组”遂据此批判林彪借儒家思想攻击革命暴力,称其要进行“复辟”。“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意思是说:依靠德行必然兴,依靠暴力必然灭亡,用君子长者的道理待天下,这就是最忠厚的了。
“批林批孔小组”称:这是地地道道的儒家的语言。……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彻底背叛,就是对无产阶级革命暴力的恶毒攻击。真是荒谬绝伦,反动透顶。归根结底,林彪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党的无产阶级性质,改变党的纲领,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实现他的“克已复礼”的复辟纲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