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10 | 来源: 经济观察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关乎现实的中国电影
陈智廷:电影不断切换现实和回忆的叙事,这在创作时是剧本就决定的,还是在后期剪辑才形成的想法?
文晏: 其实在剧本阶段就已经确定了这样交错的结构。剪辑上会根据节奏或情绪进行微调,但几段回忆的顺序和内容,都是在写剧本时就定下来的。
陈智廷:最后一段回忆里,田恬的出生刚好对应1997年香港回归,为什么这样设定?
文晏:我在调研时发现,很多孩子差不多就是在那个时间点出生的。电影里插入这么多不同的时间段,本来就考虑要不要给每一次转换标明年份,但后来觉得太机械。现在的做法是用情感和人物内心的线索去衔接现实和回忆。有时是通过某个人的思绪进入回忆,出来时却是另外一个人在继续,等于是姐妹俩共同的过去。如果在所有回忆场景都标明具体年份,会破坏这种情感走向。不过,我还是得在某处给出比较明确的时间节点,好让观众能反推剩下的时间段,而1997年对华人来说都很熟悉,所以就用这个来点题。
陈智廷:片中有两场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对手戏,一场是文淇和另一位女演员的试戏,另一场是田恬和方笛在迪斯科舞厅跳舞,您怎么设计这两场戏?
文晏: 我了解到当下很多年轻女演员面临的一种困境:各种电视剧、短剧或网剧里经常出现一些“雌竞”情节。对女演员而言,这种狗血剧情也是一个两难:演呢,可能被人觉得戏很廉价;不演,就失去被看见的机会。所以我们就写了这样一场台词,想让观众看到现实里女演员被迫参与的“宫斗”或“雌竞”场景,几乎是影视城的日常。这背后其实映射出她们面临的选择困境。
至于迪斯科舞厅那场戏,田恬向往更自由的生活,不想被压抑的家庭束缚,就跑到迪斯科去寻找快乐。方笛来这里找她,等于是“姐姐”对“妹妹”的一场拉扯:方笛自己已经离开这个家,心里更抗拒父母那边的一切,她觉得要行使当姐姐的责任,让妹妹别走父亲的老路。但妹妹其实很排斥,毕竟姐姐离开这段时间里,根本不了解自己。我后面安排了她们在江边的对手戏,既说明姐姐已经交往过男朋友又分手,妹妹也开始谈恋爱,等于两个人共同成长、进入了青春期。这是我特别感触到的年轻女孩之间的动人时刻:面对着很多问题又不是那么好意思去聊,但姐姐会说要保护好自己。她们真的能照看着彼此的人生吗?其实谁也做不到。但这种在黑暗中微弱的互相照顾,对我来说很动人。
陈智廷:你的作品在三大电影节大放异彩,您怎么看华语电影在海外面对的环境?
文晏: 这就是我这几年一直想尝试突破的原因。经常参加三大电影节,我也留意到国外观众对中国还是了解不多,尤其对中国电影更不了解。过去三四十年里,中国发生的巨变,是很多西方国家两百年都没有经历过的,他们很难想象当下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对中国电影,他们可能还停留在以往的印象:似乎中国就应该是农村背景,或者是一些自然主义素人电影里很原生态的大图景小人物。如果让他们看到一个城市里很现代、很果敢的年轻人,反倒会觉得“这还是中国电影吗?”但我觉得我们的责任就是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电影早已不止一种面貌。像重庆这种城市背景,或者许多其他的城市样态,都值得在大银幕上呈现,在世界性的平台上交流。
在做后期时,我跟主创们说,我们的挑战就在于做一种和他们既有印象不同的中国电影。那你怎么说服国外观众?只能用作品的质量去证明。当你足够好,他们就会慢慢接受并改变对中国电影的刻板印象。希望有越来越多不同面向的中国电影出现在国际舞台,这样人们就会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中国电影。
(本文作者为香港都会大学文化研究助理教授)-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