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11 | 來源: RFA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兩會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本周贰在北京閉幕,為期壹周的兩會討論涉及經濟增長、科技創新、民營經濟、國防安全及社會民生等關鍵領域。本次會議的政策方向不僅影響中國未來的發展,也將在國際社會引發廣泛關注。本台記者分析兩會的伍大重點議題將如何影響中國及國際的未來地緣政治走向。
中國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GDP增長目標為5%左右,與去年的目標壹致。這壹目標反映出政府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中美貿易摩擦持續、房地產危機尚未完全化解的背景下,試圖在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尋找平衡。同時,政府工作報告強調,2025年要進壹步加大各項政策力度,推動經濟回升勢頭進壹步形成和加強,這對“拾肆伍”到“拾伍伍”的銜接將非常有利。
兩會設定經濟增長目標:欲維持穩定 化解風險
對此,中國社會經濟學者季榮當天接受本台采訪時說,今年中國政府將加大財政支持,刺激消費和制造業升級,以提振疲軟的市場信心。同時,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仍然是決策者需要應對的挑戰:“這次大會對中國民眾的影響是經濟由強轉弱的開始,而且這種疲軟經濟形態將是長遠的。李強的報告與過去叁拾年《政府工作報告》有著顯著不同之處,比如對民生政策的關鍵性調整。”
季榮舉例,當局空前強調對內需和對民生問題的關注,比如將財政赤字比例提高1%:“又說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這些毫無疑問是對中國過去所謂供給側政策的終結。但是這種所謂長遠的影響在中國的政治環境下顯得相當曖昧和模糊,兩會並沒有擺脫花瓶和圖章的角色。”
季榮認為,全球投資者將關注中國能否通過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保持增長動力。如果中國經濟不穩,將對全球供應鏈穩定產生消極影響。
提出消費刺激措施 如何落實仍待觀察
會議提出了多項促進消費的政策,其中之壹是探索縮短每周工作時間至4.5天,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此外,中國政府將進壹步降低個稅,希望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購買力。
對此,學者洪先生接受本台采訪時表示,若試點成功,這將是中國勞動制度的壹次重大調整,有助於緩解就業市場壓力,並提振內需。但是,政策多變,歷年兩會提出的問題中,真正落到實處的少之又少:“包括贰拾多年前提出西部大開發,現在西部還是那樣,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把刺激消費的表述放到前面,但沒有具體措施,就宣布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再提高20元,但醫保增加了20元,這不是抵消了嗎?政府也沒有消費刺激措施,更沒有人們期待的撥款,再加上政協昨天的閉幕會上,政協主席王滬寧致辭大肆吹捧,你看去年失業率那麼高,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商場出現大蕭條,他還說中國風景這邊獨好。”
洪先生認為,隨著大量人群失業,中國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可能影響全球制造業布局,尤其是外企在華生產的成本結構。
強調人工智能與科技創新 西方科技管制影響發展
本次“兩會”強調人工智能(AI)發展,提出要加速AI賦能傳統產業,並加強與全球創新體系的接軌。為此,中國政府計劃加大科研投入,同時強化對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能力。
2025年2月21日,壹名女性在上海AI產業協會舉辦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觸摸了OY Motion的機器人手。 (HECTOR RETAMAL/法新社)
大學退休教師王麗對本台分析,政府希望大力支持科技企業,尤其是在AI、半導體、新能源等關鍵領域。但是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中國無法從西方大量采購芯片,這將嚴重影響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她預料:“這壹戰略與美國及歐盟在AI監管和技術競爭上的動向密切相關,今年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或將進壹步加劇。”-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