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12 | 來源: RFA自由亞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兩會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 #兩會 閉幕,然而,被視為支持民營經濟風向標的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並未通過。分析認為,中共的黨章已經表明,最終目標是要消滅資本,資本持有者只是對共產主義還有壹廂情願的期待。 https://t.co/bgEsnlYnT2 — 自由亞洲電台 (@RFA_Chinese) March 12, 2025 中國兩會閉幕,然而,被視為支持民營經濟風向標的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並未通過。分析認為,中共的黨章已經表明,最終目標是要消滅資本,資本持有者只是對共產主義還有壹廂情願的期待。
在兩會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曾會見民營企業家,當時他宣示:“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壹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
兩會期間,中國總理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將出台規范地方招商引資的措施,並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以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也指出,2025年將圍繞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國家發展規劃法》《金融法》等,並修改《反不正當競爭法》《企業破產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等。
然而,周贰下午,中國第拾肆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叁次會議閉幕,會中通過了幾項決議草案和工作報告,卻不包括備受關注的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
中共黨史多次因經濟路線引發權斗
“這是壹個很強的政治信號,也就是在中共派系的內部,對於民營經濟這壹條路線仍存有爭議。”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賴榮偉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在中共黨史上,促進民營經濟、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的做法,多次引發權力斗爭。光是在習近平任內,前總理李克強支持民營經濟,還曾有意推動“地攤經濟”,但隨即被壓制,最終又回到習近平的“國進民退”,轉向強調“共同富裕”。
賴榮偉說:“習近平打從心底對民營經濟就是不放心,但是自從他上任以來,每當經濟不好時,就將民營經濟抬出;壹旦經濟轉好,民營經濟又萎縮。習近平這麼多年來仍持續抓捕所謂的紅贰代大企業家,以貪腐名義整肅斗爭。”
中共對民企六字箴言:利用、限制、改造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榮休教授宋永毅在本台《亞洲很想聊》節目中分析,中國共產黨、共產主義與毛澤東對資本的態度,在《共產黨宣言》中便已相當明確,最終目標是要“消滅資本”。然而,不管是民營企業家還是外部旁觀者仍存幻想,誤以為會迎來新的春天和發展高潮。“這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資本的短視,看不清共產主義的長遠目標;其次,資本持有者對中共及共產主義存有壹廂情願的期待。”宋永毅說。
宋永毅梳理中共的黨史指出,1947年,當中共在國共內戰中取得優勢時,毛澤東曾寫信給斯大林,表明建立新中國的核心目標之壹是“消滅資本”,這證實中共從壹開始就將資本家視為最終清除的對象。1949年9月,中共通過的《共同綱領》也提出要消滅資產階級。此外,劉少奇在“天津講話”中表示“資本家剝削越多越好”,但文化大革命後這些觀點被批判。他提醒,中共某壹階段的政策與其共產主義長期原則存在矛盾,這些承諾往往不可信。
“中共對所有的民營企業或資本家有六個字:第壹是‘利用’,第贰是‘限制’,第叁是‘改造’。中共並非把資本家當作自己人,而是要限制、利用,至於‘改造’,在哲學意義上就是‘消滅’。”宋永毅表示,這六字箴言既包括了中共對民企與企業家的“戰略方針”,也包括了在某壹時期的“戰術方針”。然而,中共在這些目標之間搖擺不定,因為既要形而上地消滅資本,又要給予民企壹定的發展空間。
中國學者稱非推遲 而是調整細節
《南華早報》引述北京中國企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唐大傑的說法稱,這可能是因為新法案的復雜性,並不應被解讀為推遲立法。該法案可能仍需調整,以吸納反饋意見並細化實施細節。唐大傑推測,該法可能會在全國人大常委會4月或6月的會議上通過。
賴榮偉:中共官僚對習擁抱民營經濟仍存觀望態度
賴榮偉認為,在壹個獨裁國家,不存在國會自主與民間社會自主。如果認為中國的政策法規沒有被通過,是因為需要進壹步完善,這種解讀在邏輯上存在很大問題。事實上,中國要強行推行政策、法律,根本不需要像民主社會那樣經過非常復雜、繁瑣的開放辯論和討論過程。
“中國官僚體系的官員仍抱持觀望態度。即使現在中共領導高層台面上喊出促進民間社會活力的聲音,他們始終認為習近平不可能真正擁抱民營經濟。他們仍在揣摩上意,擔心自己會成為下壹波政治整肅和反腐斗爭的對象。”賴榮偉補充說。-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