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12 | 来源: 文娱春秋Plus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漫威 | 字体: 小 中 大
但更大的症结在于,MCU角色、故事之间,往往互相连通,比如不看《猎鹰和冬兵》,就很难理解《美国队长4》中猎鹰为什么变成了美国队长。也就是说,这对非漫画粉丝的普通观众而言,增加了入坑难度。如果说以前的漫威是大众化产品,现在完全变成了小众的狂欢和自嗨。
尽管,MCU的“互联宇宙”模式,曾是其成功的基石,但如今却成为桎梏。
也正因如此,《美国队长4》的剧情明显受制于MCU的整体布局,更多是为未来项目铺路,而非独立讲好一个故事。一位资深好莱坞分析师表示:“漫威的故事线过于依赖老套路,新角色缺乏吸引力,观众已经厌倦了这种流水线生产。”
也难怪,美国娱乐新闻网站Vulture的影评人评价称,现在的漫威,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污水机”。
当然,漫威第四第五阶段的电影中,也不是没有好作品,像《银河护卫队3》(豆瓣评分8.3)口碑不错,是《复联4》后最佳的,但票房中规中矩,全球仅收8.45亿美元,执导该片的詹姆斯·古恩,在上映前就转投了漫威老对手DC。
这些年里,票房大卖的漫威作品也有,2021年的《蜘蛛侠:英雄无归》算一个,5年来最高,达到19.27亿,影片通过多重宇宙的设定,将托比·马奎尔、安德鲁·加菲尔德和汤姆·霍兰德三代蜘蛛侠汇聚一堂,既满足了老粉丝的情怀,也为新观众提供了新鲜感。
2024年的《死侍与金刚狼》也和《英雄无归》一样,让死去的金刚狼重新归队,大打情怀牌,因而,票房也有了些微反弹(尽管在中国市场上仍然较冷)。
但这属于“下猛药”所致,情怀牌就这几张,打完就没了,治标不治本。
从2020年之后,MCU的观众基础严重分裂。一方面,核心漫画粉丝因剧情偏离原着而失望;另一方面,普通观众因作品数量激增和高门槛的背景知识望而却步。
因此,尽管偶有反弹,但趋势是下行的,到了《美国队长4》,直抵最低谷。
-漫威霸权的瓦解-
MCU曾在全球IP市场上,独占鳌头。曾几何时,中国的文娱公司言必称“漫威”,争相模仿其IP养成方式。
但如今,漫威正面临来自多方的激烈竞争。从美国老对手DC宇宙的差异化策略,到中国电影的崛起,再到全球多元化娱乐趋势的冲击,漫威的超级英雄“霸权”地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年来,DC通过风格迥异的叙事和市场定位,在超级英雄电影领域逐渐找到立足点。与MCU的娱乐化、合家欢路线不同,DC倾向于探索更黑暗、更现实的主题,吸引了寻求深度和艺术性的观众。
2019年的《小丑》,是DC最大胆的一次尝试,全球票房突破10.8亿美元,豆瓣评分8.7,并摘得奥斯卡多项大奖提名,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等,最终杰昆·菲尼克斯拿下影帝称号——这在超级英雄电影类型里十分少见。
尽管《小丑2》在2024年上映后口碑两极分化,但其独特的音乐剧形式和对社会边缘人物的探讨,仍为DC提供了与MCU截然不同的叙事视角。
2022年上映的《新蝙蝠侠》(The Batman)以其暗黑现实主义风格成为DC的另一张新王牌,全球票房7.7亿美元(Box Office Mojo数据),中国票房1.63亿元人民币(猫眼数据),豆瓣评分7.2。导演马特·里夫斯(Matt Reeves)将布鲁斯·韦恩塑造成一个深陷心理创伤的侦探,摒弃了传统超英片的华丽特效,转而聚焦于哥谭市的腐败与人性挣扎。
《新蝙蝠侠》是一部更接近诺兰《黑暗骑士》的作品,而非MCU的爆米花电影。这种风格不仅吸引了成熟观众,也为DC开辟了与漫威差异化的市场空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