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12 | 来源: 最爱历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美国战地记者蒋逊在《咆哮的怒江》中写道:“我看见在前线苦战十六昼夜的中国士兵形容憔悴困顿欲死地待在预备医院。我也看见许多苦力扛着他们走,溃烂的创口上聚集成群的蚊蛆。我看见过野战医院里从手术台上抬下来,两个人捆在一张担架上的伤兵;也看见他们在医院里泥污的地上到处躺着等床上的人死去,好空一个铺位出来的伤兵。怒江前线,人类的生命贬了值;怒江前线,人们的生死间不容发。”
在怒江,为了保证物资运往前线,力夫们只能在泥滑的山径上爬上爬下。曾有一队力夫与驮马试着爬过马面关的峭壁,但因道路被暴雨冲刷,近两百名力夫和一百多匹马坠下山崖,无一生还。对于马匹的损失还曾掀起波澜,但却没有人提及那遗骨还散落在深渊的力夫们,只因在战争中驮马比力夫更有价值。
在残酷的战争中,人命便是如此伟大,又是如此低贱。
强攻松山一役,中国先后投入兵力达6万人,攻击部队曾4次攻上松山主峰,到达山顶后却拿堡垒毫无办法,又无隐蔽之处,处于四周密集炮火之中,遭到严重杀伤。最后,远征军决定以坑道作业进行爆破。两条平行的坑道挖掘到主峰下面,即开挖药室,里面装填美国配发的TNT炸药,共3000公斤。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炸声,浓烟突起直冲云霄,松山顶炸出两个巨大的漏斗坑,敌军堡垒被摧毁。远征军终于夺下了松山。
TNT炸药随后在攻克腾冲一役也起到了巨大作用。腾冲有异常坚固的城墙,日军进占后,经过两年多的修筑,市街处处设防,轻重火力交叉配置,形成一座极其坚固的要塞。在机枪的掩护下,工兵营在腾冲城墙下挖洞填药,爆破成功,炸出几道缺口,帮助步兵攻入城内。腾冲收复时,这座边陲古城,几乎被夷为平地。
1945年1月27日,穿着黄卡其布的驻印军和穿着灰棉衣的远征军在芒友胜利会师,滇缅抗战进入残局阶段,日本人无力抵抗了。
驻印军离开祖国已经两年多,他们看着刻着“国界”二字的界碑,仿佛能从阴雨和浓雾里嗅到家的气息。祖国的河山就在眼前,一切都是那样可爱。断壁残垣之上,搭起了新的草房。农夫们重新出现在断崖下那片可耕的平地上,安闲地跟在呆笨的水牛后面耕着地。
跟随中国驻印军的记者吕德润沉浸在兴奋之中,可当他看见滇西的百姓时,不得不冷静下来。街上,男女老幼穿着“百衲衣”,脸色菜黄,有光着身子的孩子背着比他本人还要高的木柴,艰难地走着。大家沉默地凝视着小孩被压弯了的背影,有人问道:“他们也是中国人吗?”话音刚落,车上所有的中国弟兄们的眼圈都红了。
没有人不会把这些朴实的边境人民视作自己人,这就是抗战的意义之一。吕德润说道:“滇西人民对得起国家,国家也要不负于人民!”
武器的伟力能带来胜利,可只有人的伟力,才能铸造新的国。-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