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12 | 来源: 新京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新京报记者从电商平台购买的三箱“藏乌梨”样品。新京报记者 刘欢 摄
专家称国内尚无“原生黑皮梨”物种
这种线上线下火爆销售的“藏乌梨”,到底产自何处?
新京报记者从购买的样品发货地址来看,虽然众多商家宣传“藏乌梨”是西藏特产,产自“高原地区”“3800米高海拔地区”等,但发货地显示是河北晋州、安徽砀山,而这两地的特产是晋州鸭梨、砀山酥梨。记者进一步调查发货地址,还有不少“藏乌梨”发货地是四川、山东等地,但并未见到从西藏发货的“藏乌梨”。
一位水果采购商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市面上的“藏乌梨”实际上大多是当地普通梨,经过加工伪装而成。据前述业内人士赵亮透露,2024年他曾采购了大量“藏乌梨”销售,但后期发现不耐储存,短期内就出现腐烂现象。他猜测,这种梨可能是通过添加“科技与狠活”制造出来的,之后便停止了售卖。
3月中旬,新京报记者致电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一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称,目前没有听说过“藏乌梨”这一水果。该工作人员称,当地只有林芝、甘南地区生产苹果,梨的产量更是稀少,几乎不可能大量运往全国销售。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梨种质改良课题组组长薛华柏向新京报记者介绍,中国梨产业的科学家在中国各地采集过200余份种质资源,都没有发现原生的黑皮梨物种。此外,西藏只有林芝及附近海拔相对低的地区生产苹果和梨等水果,由于紫外线强烈,苹果表皮会呈现紫红色发黑的现象,但果皮能达到纯黑色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波也对新京报记者称,“藏乌梨”这一品种并不存在。市面上所售的“藏乌梨”,实际上都是由普通梨经过人为高温处理加工制成的。
“藏乌梨”是怎么变黑的?
市面上的“藏乌梨”是如何变黑的?
王海波介绍,通常情况下,只需将普通梨用高温水烫一烫或者低温(冷冻),就能使其形成黑皮,但“藏乌梨”果肉没有被破坏,很明显是高温制作。业内也有人认为“藏乌梨”系染色而成,王海波推测可能性不大。他表示,采用高温处理的方式,成本更低且操作更为便捷,食用后也无安全风险。因此在加工过程中没必要采用染色手段。
薛华柏解释,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曾对市售的“藏乌梨”进行农残检测,并将其与多种常见梨的单果重、果形指数、pH值、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酚等6个品质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藏乌梨”与普通鲜梨在其他指标上并无显着差异,但其果肉的总酚含量接近普通鲜梨的下限值,而果皮中的总酚含量则显着低于普通鲜梨。薛华柏推测,这种异常偏低的果皮总酚含量可能是由于多酚类物质在果皮细胞经过处理后流失所致。
他介绍,梨变黑可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反复冻化,类似于北方冻梨的制作工艺,这一过程中,冻结的冰晶刺破果皮和果肉细胞,形成黑皮,但这种方法会导致果肉冻伤,口感与正常梨有明显区别;另一种则是采用瞬时高温处理,这种方法可以使梨皮变黑而不影响果肉,市面上的“藏乌梨”很可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加工的。
近日,新京报记者尝试用滚烫的热水进行高温实验,以验证普通梨是否可以轻易达到“藏乌梨”的黑皮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反复浇淋一颗玉露香梨后,梨的表皮逐渐由棕色变为深色,最终呈现黑色。放置一天后,梨的表皮完全变为纯黑色,切开后发现,果肉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依然保持原有的色泽和质地。
“藏乌梨”制作实验:将玉露香梨用热水烫过放置一夜,就变成了乌黑的“藏乌梨”形态。实验结果验证了高温处理可以使梨皮变黑,同时不影响果肉的品质。新京报记者 刘欢 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