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12 | 来源: 新京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新京报记者还注意到,在购买的三箱水果中,有两箱收货不到10天时间就出现了腐败,部分果品腐烂严重可闻到酸臭味。薛华柏表示,理论上来说,正规的瞬时高温制作反而会去除果皮表面有害细菌,延长保质期。不过,如果使用简便的滚烫水反复烫的办法来制作“藏乌梨”,梨的果皮就会组织受伤,容易感染,加速腐败。
此外,记者还发现,购买的三箱“藏乌梨”颜色不同,有的呈现纯黑色、有的是棕黑色。对此,薛华柏解释,不同品种的梨以及加工方法的差异都会导致颜色不同。例如,瞬时高温处理的时间长短会影响表皮的黑化程度,而皇冠梨、玉露梨等不同品种经过高温处理后,呈现出的黑色表皮也会有一些差异。
多达30倍的价格差
新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藏乌梨”的价格远高于普通梨。新发地批发市场一水果商户向新京报记者介绍,一箱40斤的雪花梨售价80元,每斤仅2元。而一箱8斤装的“藏乌梨”礼盒价格高达95元,每斤价格高达11.88元。两者价格相差近6倍。
产地端的普通梨更为便宜,根据一亩田数据显示,3月10日,常见品种的梨在产地货源价格(通货)是1元/斤左右,例如皇冠梨产地货源价(通货)是1.07元/斤;雪花梨是1.03元/斤;鸭梨是1.06元/斤;酥梨是1.01元/斤;砀山酥梨是0.92元/斤。而贵一点的秋月梨和玉露香梨,价格分别是2.13元/斤、2.62元/斤。
而新京报记者从电商平台随机选取了10家水果店铺售卖的“藏乌梨”进行价格统计发现,单价最低的是7.31元/斤,最高达到31.6元/斤。最高价是普通皇冠梨货源批发价的29.5倍,雪花梨的30.68倍,砀山酥梨的34.35倍。这样悬殊的价格差距,使得“藏乌梨”在水果市场中显得格外“昂贵”,也凸显出其背后巨大的利润空间。“利润非常高,所以越来越多的梨产地商户选择制作‘藏乌梨’来销售。”前述业内人士赵亮称。
电商平台10家水果店的“藏乌梨”价格统计。新京报记者刘欢制图
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平台上竟然出现了“藏乌梨”种苗的销售。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不少商家正在售卖所谓的“藏乌梨”树苗。其中,一家名为“西藏藏乌梨树苗培养基地”的店铺在其宣传页面上赫然标注着“嫁接正宗‘藏乌梨’树苗”“9月中旬成熟”等字样,销量已超过1000单,店内单颗一年树苗的售价高达118元。
有行业人士透露称,一些苗商会用玉露香梨的苗子冒充“藏乌梨”苗木出售给农户,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还严重损害了农民种植水果的积极性。“由此可见,‘藏乌梨’市场的乱象已从产品端蔓延至种苗销售环节,亟须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以保护消费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律师称涉嫌欺诈消费者
“藏乌梨”销售的火热背后,是商家虚标产地、虚假宣传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赵朋乐表示,商家虚构“雪域黑珍珠”“藏乌梨高原”“西藏特产”等商品核心信息,借助这些虚假的产品标签与宣传手段,误导消费者误以为该水果源自特定地区,进而在选购时产生错误判断。此类行为不仅违背基本商业道德,更是利用消费者对地域特色的信赖谋取不当利益。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此已构成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依法主张“退一赔三(即商品价款的三倍赔偿)”。
与此同时,若电商平台未能切实履行对商家资质及商品信息的审核职责,根据《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极有可能需承担连带责任。赵朋乐强调,平台必须强化监管力度,否则必将面临法律追责。-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