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12 | 来源: 新京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此外,新京报记者留意到,部分电商平台相关店铺还宣传“藏乌梨”有“润肺止咳”功效。赵朋乐表示,“藏乌梨”作为普通水果,其宣传的“润肺止咳”疗效属于虚构商品功效,是典型的虚假宣传。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表示,截至目前,并无正规科学研究能够证实梨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人们食用梨后能缓解嗓子不适、咳嗽等症状,仅仅是因为补充了水分,并非梨中含有特殊成分。
多家电商平台店铺宣传“藏乌梨”可以“润肺止咳”。新京报记者刘欢制图
在电商平台以及相关投诉网站上,对“藏乌梨”的投诉并不多见。新京报记者查看多家店铺内该产品的评价发现,多数消费者仅评价该水果的风味、大小、质量等方面,鲜有消费者质疑是否真的存在“藏乌梨”这一果品。
赵朋乐认为,一方面,消费者维权面临成本高、收益低的困境。涉及造假的商品单笔消费金额通常较小,消费者异地投诉难度极大,不仅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准备相关材料,还需与商家及平台反复沟通协调。而且,消费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与手段,往往难以获取有效的证据,导致举证困难。再者,诉讼成本高昂,即便消费者最终胜诉,所获赔偿可能难以弥补维权过程中付出的成本,这使得多数消费者无奈选择放弃维权。
赵朋乐还指出,不少商家还会采取多种手段规避监管,如频繁更换商品链接,使消费者难以持续追踪和投诉;伪造产地证明等相关文件增加消费者辨别难度;或是利用代发货模式,使责任追溯变得复杂棘手。这一过程中,部分电商平台对商家资质审核浮于表面,未能严格把关,致使大量可能存在问题的商家和商品涌入平台,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难以获取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自然也就难以察觉造假行为并进行投诉。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赵朋乐表示,首先电商平台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关键词预警机制,对涉及地理标志、特殊产地等敏感关键词进行重点监测。同时,加强对商家资质的审核,要求商家提供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原产地证明等相关资质文件,并进行严格核实。
“而对于违规造假的商家,要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如立即下架违规商品、关闭店铺等,提高商家的违规成本。其次,市场监管部门应联合公安、网信办等多部门以及产地地方政府,开展跨区域溯源执法行动,形成监管合力,加大对虚构产地、假冒伪劣等造假行为的查处力度。”赵朋乐称。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赵亮为化名)-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