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13 | 來源: 印象與邏輯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關稅 | 字體: 小 中 大
然而,即便是面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這兩個相對“容易”的對手,關稅戰仍然引發了美國股市的劇烈波動。更不用說,如果川普未來將關稅政策擴大到歐盟或其他更大經濟體,市場的不確定性與恐慌情緒將更加劇烈,
川普經濟改革的最大挑戰之壹,是美國社會的割裂。全球化的贏家主要是社會財富排名前25%的人群,他們大多從事科技、金融、服務行業,全球化為他們帶來了更多投資和消費機會。而全球化的受害者則是社會底層50%的制造業工人,他們因產業外移而失去穩定工作,被低工資的服務業取代。川普希望通過關稅推動制造業回流,重振美國的中產階級,但社會是否願意為這壹政策付出短期代價,仍是未知數。
此外,美國的政治環境極為不利。民主黨不願看到川普成功,華爾街更不希望任何擾亂利潤體系的政策落地,而中產及富裕階層亦不願為國家利益承擔個人損失。在這種背景下,川普能否贏得足夠時間推行經濟改革,成為關鍵所在。
面對當前的股市波動,投資者的疑問是顯而易見的:是時候拋售美股了嗎?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川普不會允許股市繼續下跌。他深知,70%的美國人退休金依賴股市,他也清楚,若股市持續低迷,共和黨將在2026年中期選舉中失去國會,自己的改革也將徹底被終止。因此,他必然會采取措施,如稅改、去監管、經濟刺激等,確保市場穩定。其次,科技革命仍在繼續。雖然短期市場動蕩,但長期來看,AI、自動化、半導體、國防產業等領域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就像2000年互聯網泡沫後,科技股成為最大贏家。聰明的投資者會利用這次機會低價布局,等待新壹輪繁榮周期的到來。
川普的第贰任期,不僅關乎他本人或共和黨,更關乎美國未來50年的經濟布局。他深知,這場戰役未必能贏,也未必能在肆年內見效,但如果不開始,美國的衰落幾乎不可避免。
歷史告訴我們,結構性改革往往伴隨社會的痛苦,而這恰恰是當代美國最難承受的東西。華爾街的耐心只有壹個季度,普通民眾的忍耐不過壹年,而川普需要的,是至少肆年的時間。
當歷史回望2025年,人們會如何評價川普?他是否能成為讓美國“再度偉大”的總統,還是壹個被資本市場吞噬的改革者?答案尚未寫下,但他的決心,已足夠悲壯。-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