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15 | 来源: 澎湃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北京 | 字体: 小 中 大
例如,销量高达236万单的“七绿”老北京泡脚包,经检测显示菌落总数6.8x10^4 cfu/g、真菌菌落总数3.5x10^4 cfu/g。另外,它的包装标注了18味中药材,但实际鉴定的药材只有艾叶、桑枝、椒目、女贞子4味。其中椒目、女贞子还不在标示之内,艾叶含较多杂质。
老字号品牌雷允上、马应龙的足浴包也存在类似问题。“雷允上”十二味草本足浴包检测结果显示,菌落总数9.3x10^4 cfu/g、真菌菌落总数5.4x10^4 cfu/g,且检出绿脓杆菌。实际鉴定仅艾叶、干姜、紫苏梗、桑枝、红花、苏木6味中药材;“马应龙”艾叶艾草泡脚药包被检出菌落总数3.0x10^4 cfu/g、真菌菌落总数1.2x10^4 cfu/g以及大肠菌群,实际鉴定药材比宣称少一味,不过艾叶含较多杂质,有小包装内发现少量泥土块。
检测情况。
那么,消费者使用这类足浴包真的安全吗?
3月11日,中医皮肤科副主任姜文成告诉澎湃新闻,从检测数据来看,这些足浴包的微生物污染问题非常严重,确实可能引发多种皮肤疾病。菌落总数超标(高达160,000 CFU/g):远超《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的限值(≤1000 CFU/g)。高浓度细菌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引发接触性皮炎,甚至继发感染。
姜文成指出,致病菌检出的危害和风险如下:
(1)真菌污染(如85000 CFU/g):足部长期处于温暖潮湿有真菌的环境,可能诱发足癣(脚气)、甲癣(灰指甲)或皮肤念珠菌病。
(2)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引起脓疱疮、毛囊炎,甚至丹毒、蜂窝组织炎,尤其是皮肤有微小破损时风险更高。
(3)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严重感染,如绿甲综合征。
(4)大肠菌群:虽主要与肠道感染相关,但接触皮肤破损处也可能引发局部感染。
(5)高风险人群: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足部有伤口或湿疹的患者,感染风险显着增加,甚至可能引发全身性感染。
姜文成表示,当前市售足浴包存在严重的卫生隐患,消费者需理性看待“养生功效”,优先关注产品安全性。皮肤作为人体第一道屏障,长期接触污染产品可能引发慢性炎症或感染,得不偿失。建议通过科学方式(如规范清洁、保湿等)维护足部健康,而非盲目依赖营销宣传的“草本功效”。
鱼龙混杂的足浴包市场如何治理?
影子调查队注意到,中药材足浴包的质量问题早已引发关注。
据中国消费者报此前报道,2024年12月3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60款中药植物泡脚包的测评结果。经鉴别,60款热销中药植物泡脚包中,普遍存在缺味、缺量、伪品、杂质替代、质差霉变、混料不均、染色、增重等问题。比如,某款泡脚包宣传配料36味,实际鉴别味数仅为5味;某款泡脚包宣称配料18味,实际鉴别为2味。此外,还有大量伪品染色的情况,比如用大血藤充当鸡血藤、用红花染色充当藏红花等,甚至用烟蒂、塑料、石块、螺蛳壳等杂质直接填充“压秤”。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目前足浴包产品并没有相应标准,导致市场鱼龙混杂,建议确有养生需要的消费者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购买,避免使用劣质产品伤害身体健康。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邢鑫表示,足浴包的细菌超标表明产品不符合卫生标准,属于不合格产品;虚假标注成分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目前有《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此行为进行规制。若存在菌落超标、虚假标准等行为,生产厂家可能会受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严重者可能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邢鑫说,监管部门应做到对目前的法律法规坚决执行,对违法厂家进行罚款、没收、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严重者推动刑事立案,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监管部门也可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行业潜规则”发起专项整治行动,对同类企业全面排查,打破违法惯性,对此类企业开展重点检查。也要重视消费者举报与投诉,畅通投诉渠道,开通举报专线,鼓励消费者提供线索。-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